4月初,风电行业权威信息机构丹麦BTM公司公布了2009年全球风能发展情况,中国成为新增风电装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前10名企业中有3家拥有 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来自中国。
数据令人振奋,但无法让国内风电机组整机厂商沉浸其中。 70多家整机企业除了要应对设备产能过剩,还要面对风机部件相关问题。
许多机器制造商对此感到束手无策。 他们认为,风电机组整机的发展速度快、效果好,真正制约风电产业的瓶颈是零部件。 这包括零件供应瓶颈和零件本地化瓶颈。
“因为一些重要的部件被‘卡死’,导致风机的容量无法提升,尤其是轴承和控制系统的缺口最大。”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升平说,“零部件资源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但目前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让国内厂商措手不及。”
据了解,我国风电机组零部件供应几乎为空白。 风电机组经过两三年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风电机组零部件的大规模投资。 而且,元器件的开发要经历一个测试周期,包括产品开发、小批量试制、再改进、批量投放市场。 因此,产能增加有限。
与零部件供应相比,零部件国产化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国电龙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晓生表示,部分元器件企业在试运行阶段和交付给业主后出现质量问题,大大增加了附加成本。
近年来,在整机生产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风电零部件制造业发展壮大。 目前,已基本形成涵盖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桨偏航系统、轮毂、塔架等主要部件的生产体系。 . 但是,国产元器件的质量问题也很突出。 湘电风电工程部负责人表示,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很多,但选择能与国外产品相媲美、可靠性有保证的零部件比较紧张。
赛迪顾问行业分析师陆坤表示,目前我国叶片和齿轮箱的产业化进展顺利,这些也是国产化率最高的主要零部件。 但先进叶片技术多为引进或与国外合作开发,齿轮箱产能扩张相对缓慢,控制系统和流量转换系统开发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