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外企有着独有的技术,容易扩展光伏客户

   2023-05-29 工业品商城61
核心提示:上海海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友微”)总经理李敏昨天告诉记者,在光伏电池封装行业,玻璃、铝框、硅胶都可以实现国产化,原因是 他们的技术含量低。 然而,用于包装的EVA薄膜50%需要从海外进口,而电池垫——“背板”的进口量更是高达90%。从光伏装备制造来看,海外“垄断”势力同样强大。 美国GT Solar总裁To

上海海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友微”)总经理李敏昨天告诉记者,在光伏电池封装行业,玻璃、铝框、硅胶都可以实现国产化,原因是 他们的技术含量低。 然而,用于包装的EVA薄膜50%需要从海外进口,而电池垫——“背板”的进口量更是高达90%。

从光伏装备制造来看,海外“垄断”势力同样强大。 美国GT Solar总裁Tom Gutierrez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占国内多晶硅片设备(铸锭炉)70%的份额。

德国SMA公司占据全球逆变器市场44%的份额。  ABB和Kutler等机器人制造商也是光伏电池机械化分拣、搬运和切割的主要供应商。

两三年前,行业爆发时,国内一些光伏企业可能要花12到16个月的时间等待重要设备到厂。 如今市场又火爆了,有些设备还需要3到6个月才能到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垄断局面? 原因之一是部分国外企业技术独特,易于拓展光伏客户。

李敏告诉记者,杜邦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以生产聚氟乙烯(以下简称“PVF”)颗粒的公司。 过去,杜邦公司将这种颗粒用于制造铝塑复合板。 现在,PVF可以作为背板材料的原料。

ABB 和 Kutler 等机器人也可以从食品和饮料、制药和医疗行业转移到电池组件的生产中,稍作修改。 快速、精确和敏捷的机器人非常适合组件分类和测试等重复性任务。

外企垄断的另一大秘密在于风云变幻的光伏市场。  2006年至2008年,多晶硅成本价从30~40美元/公斤飙升至400美元/公斤。 当时,一些多晶硅厂不惜成本订购设备,全球少数多晶硅设备厂也接到订单,赚得盆满钵满。

但随后市场暴跌,多晶硅及组件价格回归理性。 这时候,多晶硅厂在购买设备前就不得不考虑成本问题。  GT Solar等设备制造商可以相互提供新技术升级包。

GT Solar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客户非常注重性价比。 与购买全新的多晶硅设备相比,升级包中包含的软硬件总价其实更便宜。

 “个别外资在配方和技术上也有优势。” 李敏表示,以封装材料为例,购买一台制造背板的设备需要几千万的投资,而且不一定能产出。  “背板的最上游是塑料颗粒,三爱福(600636,股吧)、东岳化工、阿科玛、3M等中外化工企业都可以生产,但没有塑料颗粒到背板的过程 薄膜。有几个人能想通。另外,这个行业和往年的多晶硅行业不同。当时有的多晶硅投资人看到利润高出十倍,不惜挖人。  “其他公司。不过,背板等封装材料目前的毛利只有20%到30%,对投资者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只有一些自主科技公司愿意闯入。”

许多海外供应商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扩大生产,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技术,这对大陆竞争对手来说更具挑战性。 例如,ABB已将机器人总部迁至上海,杜邦公司宣布其3000吨背板用聚氟乙烯薄膜生产线即将在台湾投产。  “即使外资企业的产品价格略高,但如果技术稳定、能耗低,也很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 李敏说道。

当然中国企业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HIUWAY早在三年前就依靠自主研发进入背板、EVA薄膜等封装技术领域。  “去年我们的销售额只有几万元,今年要达到1亿元左右。” 公司副总经理李晓宇告诉记者。 上海航天机电去年打破垄断,实现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国内零的突破。 合肥阳光电源、中材集团等企业在国内光伏配套行业也有突出表现。  “更多的进入者必然会迅速降低光伏配套市场的成本,技术进步也会更快,相信未来中国的配套产业将不再像多晶硅、组件那样被海外企业所控制。” 李敏说道。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