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手工锻造技术与现代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用机械臂代替人工,完成最危险、最耗费人力的锻造工序。 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锻造一号”锻压机器人,填补了国内锻压生产线无国产机器人的空白。
据了解,我国是锻造大国。 由于大部分生产过程由人工操作完成,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 同时,由于在高温锻造环境下锻造劳动强度大、风险大,工人越来越少,但从国外引进机器人的成本是国内锻造企业难以承受的。
据介绍,哈工大研究院课题组由多名博士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锻造一号”机器人研制成功,并在国内锻造生产线上成功试运行。 “锻造一号”的机械臂不仅能夹持1100℃至1200℃的高温工件,还能承受人体无法承受的连续锤击冲击; 此外,机器人通过自动控制和编程,可以模拟锻造生产中的上下料、转弯、下料等人工操作,在高温环境下更快、更安全地完成危险、重复的环节。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院已与国内某科技部门及相关科技企业探讨产业化事宜。 据课题组相关专家介绍,将继续对“锻造一号”机器人进行研发升级,为国内锻铸行业的自动化生产、提升国内锻造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