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制造商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熬过了“后金融危机时代”。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们就发现自己面临着新的问题——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而这一次,行业或将真正洗牌。
2010年上半年,以电工行业主要原材料铜、铝、硅钢片为典型代表,涨价狂潮持续升温。 除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等部分材料近期价格小幅回落外,铜、铝、电磁线等其他基础原材料,以及特殊钢材等价格均有小幅回落。 锅炉用大口径管、异型管、合金管等均处于较高水平。 ,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而这种局面今年也不会得到有效改变。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起步阶段。 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成为必然趋势。 水平是不现实的。
但是,通过完善市场机制,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必要的干预,有效抑制市场垄断行为、市场投机行为等不合理的价格上涨因素,仍然十分必要。 这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电气行业所期待的发展环境。
由于硅钢片、电解铜等原材料在低压电器、电线电缆、变压器、中小型电机等基础电工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例如原材料 在电线电缆产品中占总成本的80%以上,而在变压器产品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以上),因此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造成了大幅 这些基本电气产品成本的增加,加上能源价格、运输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 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由于成本大幅增加,其产品销售价格难以合理提高。 因此,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技术附加值不高的低端产品市场,压价的情况相当普遍。 目前,部分电工企业已经亏损。 业内人士认为,低价竞争的根源在于盲目投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 一方面,由于投资门槛低,大量企业涌入,导致行业内企业“多得太多”。 据了解,目前仅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就有千余家,电线电缆行业企业近万家。 这些行业产能超过市场需求,严重过剩。 另一方面,由于“门槛”低,不仅行业集中度越来越低,一些不具备必要产能、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的“作坊企业”也可以 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为生产之源,并通过压低销售价格等手段,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加剧行业无序竞争。
行业统计显示,目前,电气行业在关键原材料、关键外购件、成品运输等供应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制约企业正常生产和按时交货。 资料显示,我国发电设备用大口径锅炉管、异型管、合金管、中厚板等关键原材料供应仍存在问题,关键原材料供应仍存在问题。 外购零部件,如大型铸件和锻件。
一些我国自己不能生产或产能严重不足的关键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仍然受到国外企业的制约,“卡脖子”的情况还很严重。 一是把价格“卖惨”:市场越是急需,价格就会越高,这会造成主机产品的部分利润流失; 二是交货期长,国外订购的部分大口径管材交货期长达18个月。 因此,由于国外原材料或外协件交货延迟,整机厂无法按期交货,企业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影响企业准时交货的另一个因素是铁路运输吃紧的“短板”。
多家企业反映,目前国家铁路承担大型发电设备运输的专用设备只有一套,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发电设备企业生产的设备再多,最后也只能排队等候。 设备何时到达安装地点并投入运行,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还是设备用户都没有主动权。 因此,大型发电设备铁路运输瓶颈不能尽快解决,企业实现按时交货、按时安装将成为一句空话。
浙江华尔达电缆有限公司具有年产2万吨各种漆包线的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为3mm铜杆。 公司总经理张先艳表示,由于供需总量不协调,前期市场铜供需缺口较大。
张先艳表示,铜价上涨给机电行业带来的困扰,不仅是成本明显增加,更重要的是供应短缺。 上游原材料企业供应不足,铜线采购受阻。 本来每天可以采购40吨,现在最多采购20多吨。 一些企业还在铜中加入其他辅助材料,影响了纯度。 受铜价高企影响,部分电机厂商停产或半停产,部分终端企业处于观望状态。 他们看跌但不看涨,这大大滞后于需求行为。
据报道,铜价的不稳定性也使其库存处于高风险状态。 铜价波动太大,库存日盈亏数百万元成为家常便饭,公司价格部门举步维艰。 铜供应不足也导致工厂开工不足,产能难以兑现,直接导致员工出勤率低,人心不稳,管理难度加大。
对于大多中小电机企业来说,铜价上涨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是上涨速度远远超出其预期。面对铜价居高不下,一些生产企业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应战:减少订单或部分停产,相应涨价让客户分担。有关统计数字显示,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订单量比往年同期下降30%左右。目前,浙江约有一半的铜加工企业几乎维持零原料库存,以销定产、现买现用者居多。
电力设备制造业是金属原材料的消费大户,主要原材料是钢材和有色金属。其中,发电设备产品中的电站锅炉和发电机主要使用的原材料为钢铁,电网设备产品中的高压开关和电线电缆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