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的提速无疑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好,具体将惠及电气行业哪些领域? 吕长青指出,国务院出台的高铁发展办法体现了投资扩张和结构优化同步发展。 电气行业属于基础设施投资。 对于电工行业和中小电工企业来说,政府每一次基础设施投资,必将拉动相关电工产品的需求,分得一大块蛋糕。
当记者问及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争夺高铁订单时? 陆长青告诉记者,与进口设备相比,国产设备不仅具有价格优势,而且中国制造商在服务和零部件供应方面也具有地缘优势。 如果国产设备质量稳定,能够满足高铁的技术要求,那么国产设备的市场竞争力就非常高。 技术创新应该是中国厂商进军高铁的必由之路。 铁道部交通运输局局长莫志松告诉记者,高铁建设产业链包括基础设施、铺轨、车辆及配套设施采购、运营维护四个阶段。 从受益时序、市场容量、利润率三个维度出发,按现阶段受益程度排序的子行业分别为:铁路信息设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及零部件制造、高铁建设 等信息设备投资是铁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信号设备是最相关的环节。 随着高铁投资的发展,将衍生出各种新型信号系统,使得铁路信号设备投资增速明显快于铁路投资增速。 特别是在高铁建设中,自动化技术将得到大力发展。 近年来,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范畴,发展迅速。 不仅有铁路电气化改造、新线建设、客运专线建设,还有大中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 高铁建设需要最新技术和最好产品的支持,自动化行业首当其冲。 根据财富证券战略报告,高铁投资分为铁路建设(土建)、车辆装备(动车组)、控制系统(ATC)三大领域。 以投资2100亿元的京沪高铁1318公里计算,三者比例为60:30:10。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包括列车自动保护(ATP)、列车自动运行(ATO)和列车自动监控(ATS)三个子系统,由计算机软件、硬件和通信设备组成,主要保障列车安全 的高铁运输。 ATC约占高铁建设总投资的10%。 以2010-2012年高铁建设投资1.41万亿元计算,市场规模约1410亿元,年均产值470亿元。
谢从军认为,高铁建设对自动化的需求很大。 目前,机车和动车组制造的竞争焦点在于高速和重载技术。 未来,高铁线路、电气化建设、大马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三大领域的投资额将大幅增加。 为高铁线路提供各类设备及配件的企业,高端飞机、客车及配件制造企业,将是本轮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专家建议,相关企业在进入电气化铁路市场前,应先研究牵引供电系统。 我国电气化铁路采用额定电压为25kV的工频单相交流电力牵引系统,牵引动力为电能。 牵引供电系统将国家电力系统输送的电能转变为适合电力机车使用的形式。 电力机车完成牵引任务。 因此,牵引供电设备和电力机车是电气化铁路的两大主要设备,铁路的其他设备和基础设施也要与之相适应。 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由牵引变电站和接触网组成。 牵引变压器是牵引供电系统的心脏。 2009年10月,由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批330kV铁路牵引变压器在郑州客运专线成功调试,标志着国内铁路牵引变压器制造迎来了发展机遇。
由于电气化铁路采用工频单相交流电力牵引系统,单相交流负荷在接触网周围空间产生交变电磁场,从而对附近的通信设施和无线电设备造成电磁干扰。 然后会生成目前的BT、AT、DN三种供电方式。 因此,自耦变压器将是铁路牵引变压器的发展方向。 同时,电气化铁路的调度和监控系统也不容忽视。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集中监控运动系统已在我国电气化干线铁路中得到普及。 牵引变量压缩将逐步实现无人值守运行,远程控制运行直接由电源调度实现。
莫志松认为,当前中国电器行业整体呈现集中度低、竞争相对分散的趋势,主要是中小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目前,世界主要电器制造商纷纷通过建立区域工厂、兼并国内公司或设立销售代理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在中国电工产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也在依托技术和管理优势大力扩张。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专业创新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莫志松说道。 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国电气行业的竞争优势更多体现在性价比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上。 为搭乘高铁这趟列车,中国企业必须提高自身技术实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快速获取高铁建设项目信息,积极与高铁建设单位联系, 了解高铁建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