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清: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工业软件营业收入600亿元,占同期全市软件营业收入的1/3,培育5家10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软件企业。 应该说,这个目标的实现还存在一定的挑战,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向各个方向推进。 到2012年,全市重点区域重点工业企业普遍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设计研发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 具体工作包括:加大软件开发环境(SDE)研发力度,提高软件企业开发效率,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软件产业基地。 以应用促发展,推动工业软件广泛应用,提升我市重点领域的产业优势。 加快实现高精度低功耗微型智能传感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控机(IPC)控制、智能制造工程、虚拟工厂模型和仿真平台等技术突破,提高科技含量 的工业产品。 到2012年,全市工业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配套率达到1/3,成为重点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柱。 促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工程(CAE)、辅助过程(CAP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数字控制(NC)、仿真、检测与监控等术的广泛应用 .应用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
上海市工业软件振兴专项行动计划主要聚焦智能电网、民用航空、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工业、船舶工业、海洋工程、石油化工、钢铁工业等10大领域。 交通运输、电站设备、数控机床及机电一体化设备、仪器仪表及自动控制。 这10大产业领域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9大领域几乎相同。 由此也可以看出,《上海市工业软件振兴专项行动计划(2010-2012年)》立足于服务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邵志清:目前,上海的工业软件发展在很多工业领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可以说各具特色和优势,在部分产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上海工业软件产业整体上还有较大差距。 但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市场磨练,上海工业软件在一些领域逐渐凸显出自身优势:如钢铁领域的宝信软件,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卡斯柯和中铁。 数控系统方面有凯通数控公司等。在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领域,有上海电气的奥特仪表有限公司等。这些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标志着上海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 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上海工业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无法回避。 当前,不同产业领域发展不平衡,一些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研究具有挑战性; 国外企业对部分核心技术的封锁,使得部分行业,如智能电网、核电仪器仪表及控制等工业软件企业,仍然受到国外企业设置的技术壁垒或非技术壁垒的各种制约; 专业的工业软件开发人才和复合型工业软件研发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跨界合作还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此外,工业软件行动计划涉及行业多,行业跨度大,技术专业性强,规模化发展难度较大。 有的企业甚至忍痛放弃自主品牌,为外企做研发外包业务。
记者:近年来,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上海市2009年5月16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市高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纳入其中,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什么?
邵志清:上海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主要目的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上海实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国际化强国 都会。 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3600亿元,其中软件产业达到1800亿元。 重点推进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和大型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TD-SCDMA、TD-LTE等移动通信技术,促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互动 娱乐、金融服务和在线视听等内容服务业。
2010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了全市工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四个快于”的总体目标,其中之一就是“信息服务业增长快于全市经济增长”。 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建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推动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 有针对性地建设重点项目; 建立城市共建工作机制,与宝山、闸北、徐汇建立城市共建机制,依托区县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等工作。 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上海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化行动计划(2009-2012年)》发布。 三是抓好基地建设。 徐汇、长宁、杨浦、宝山、青浦获批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浦东、闸北、嘉定正在申报中。 四是鼓励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例如,2009年首批重点推进的基础软件产品研发、TD-SCDMA增强技术基带芯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浦东、徐汇等地区。
同时,我们也希望推动工信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建城市,推进上海软件名城建设,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产业基础良好,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可以做一些开创性的事情。 例如,依托上海市重大装备产业生产基地、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基础、高水平科研院所等条件和优势,发展工业软件,积极鼓励符合要求的工业软件产品率先应用。 工业领域的国产自主知识产权或解决方案,形成工业软件与工业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实现“以自主研发为基础构建国产工业软件体系”的梦想。
记者:目前,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些城市也形成了一系列的软件产业基地。 他们根据各自的区域和环境优势,大力推动软件产业发展。 那么,上海软件产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呢?
邵志清:近年来,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企业实力显着提升,软件出口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服务业积极发展,电信服务业稳步增长。 上海软件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特点:一是企业活力水平不断提高,利润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 软件企业基本实现了从低端开发向高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开发的转变。 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浦东、徐汇和长宁的信息服务业合计占全市的70%。 三是产业发展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 四是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产业发展。 商品咨询服务、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等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五是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基础软件在钢铁、石化、船舶、汽车等重点行业得到良好应用。 民族语言软件研发、应用和推广成效显着。 工业软件产业为两化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动漫游戏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