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k底层通信协议遵循RS485。
一般来说,CC-link主要采用广播轮询的方式进行通讯。 具体方法是:主站向所有从站发送刷新数据(RY/RWw),同时轮询从站1; 从站1响应主站(RX/RWr)的轮询,同时将该响应通知其他从站; 然后主站轮询从站2(此时不发送刷新数据),从站2给出响应,并将响应通知给其他从站; 等等,重复。 广播轮询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见图2。 这种方式的数据传输率非常高。
除了广播轮询方式外,CC-link还支持主站、本地站和智能设备站之间的瞬时通信。 主站到从站的瞬时通信量为150字节/数据包,从站到主站的瞬时通信量为34字节/数据包。 瞬态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见图2。 可见瞬时传输不会影响广播轮询的循环扫描时间。
所有CC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信过程和协议均由通信LSI-MFP(三菱现场网络处理器)控制,其硬件设计结构决定了CC-link高速稳定的通信。
CC-link网络设置和编程在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设置系统的通信初始化。 目前CC-link通信初始化设置一般有3种方法。 1)采用最基本的方法,即通过编程设置通信初始化参数。 2) 使用CC-link 的组态软件GX-Configurator 进行CC-link 通讯组态,采用通讯初始测试设置的方法。 本组态软件可以对A系列和QnA系列的PLC进行组态,实现通讯参数的设置。 整个配置过程非常简单,可惜这种方式目前不支持Q系列的PLC。 3)通过CC-link网络参数实现通讯参数设置。 这是Q系列PLC的新增功能,A系列和QnA系列PLC没有此功能。 整个设置过程非常方便。 只要在GPPW软件的网络配置菜单中设置相应的网络参数,就可以将远程I/O信号自动刷新到CPU内存中,也可以自动设置CC-link远程组件的初始参数 . 如果整个CC-link现场总线系统由Q系列和64个远程I/O模块组成,甚至不需要设置网络参数,就可以自动完成通信设置的初始测试。
对于Q型PLC,使用网络参数设置的方法最为简单有效,只要按规定填写一定数量的参数,就可以很好地替代繁琐复杂的顺序控制程序。 当出现错误或需要修改参数时,可以像组态软件一样快速完成,减少设置时间。 但它的缺点是在设置过程中跳过了很多重要的细节,从而无法真正掌握PLC的内部运行过程,比较抽象。 比如填写了很多参数后,虽然各个站的数据链接都可以正常执行,但是无法理解这些参数之间是如何关联的,它们的作用是怎样的,如何才能让各个站的数据链接正常完成。 在CC-link的实际应用中,通过网络参数初始化通信的方法是最优越的方法之一。 方便、可靠、功能全面这三点很好地满足了系统的需要,缩短了CC-link的时间。 当-link现场总线应用于各种工控场合时,设计和调试的时间更少,降低了工作难度,也便于日后的故障排除和维护。 遗憾的是它只适用于小型 Q 系列 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