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近日有传言称,欧洲芯片厂商英飞凌和ARM成为收购目标,其中英特尔有意收购英飞凌,苹果可能收购ARM。 两家公司,英飞凌在有线、无线终端设备、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智能卡芯片、能源等行业拥有多年的积累和资源,而ARM是英特尔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这一点区别于后者的芯片设计, 产销一体化的理念以提供芯片架构的商业模式赢得了市场认可。
据了解,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都是苹果产品的芯片供应商,而苹果在其产品中也采用了ARM芯片设计。 尽管一系列收购传闻尚未成为现实,但英特尔对嵌入式芯片市场虎视眈眈的猛烈进攻,以及谷歌和苹果对芯片自主掌控的渴望,或将引发全球芯片新一轮洗牌 场地。 其背后必然会带来并购的连锁反应。
其实,这种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英特尔一直试图在嵌入式芯片领域有所突破。 PASemi开发的A4芯片也是基于ARM Cortex-A8 SoC方案。
传闻出现后,英飞凌和ARM股价大涨。 甚至有确凿消息称,苹果收购ARM的交易价格可能高达80亿美元,而苹果的现金储备超过400亿美元,完全有能力收购ARM。 业内专家对该交易的看法不一。 但由于ARM在运营上采用了架构授权方案,三星、高通等芯片设计厂商纷纷推出基于ARM的芯片方案,苹果此次收购可能会影响其与下游企业的合作。
ARM的独立性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 何况ARM目前发展势头不错,此时能否选择出售还是个未知数。 此外,该交易可能会受到美国反垄断审查。
不仅英特尔和苹果瞄准了芯片领域,谷歌也按捺不住想要控制芯片的欲望。 昨天有消息称,谷歌最近收购了一家名为 Agnilux 的芯片公司。 公司创始人及部分团队来自苹果2008年收购的PASemi公司,该公司生产的A4芯片已应用于苹果平板电脑iPad。 从身上看,谷歌此举有挖苹果墙角之嫌。
德国投资银行 MerckFinck 的分析师 Theo Kitz 不同意温德森的观点。 他表示:“英特尔收购英飞凌是必要的,至少在市场份额上有优势。英飞凌的市场表现不错,从去年的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现在已经适应了发展 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的总体趋势。
虽然这一消息尚未得到两家公司的证实,但收购 ARM 可以从两方面让苹果受益。 首先,苹果将获得更多的芯片技术,对手机处理器的发展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其次,苹果可以阻止竞争对手使用ARM的技术,比如安卓手机。 而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苹果就一直在走独立CPU的发展路线。 其采用与IBM合作开发的POWERPC芯片,后逐渐转向英特尔芯片阵营。 改变,总是期待卷土重来。
苹果和谷歌进入芯片领域,可能会打破以往的平衡。 苹果、谷歌和英特尔正在逐渐渗透彼此的市场。 谷歌基于linux技术的android系统在全球市场上势头正猛。 它与Apple的iphoneOS直接冲突。 英特尔还与诺基亚联合发布了MEEgo操作系统,并试图将该平台投放到MID、上网本、笔记本、车载等各种移动设备上,但让英特尔不安的是,苹果和谷歌都忽视了芯片领域。 应用环境离不开芯片的支持。
物联网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设备、红外传感器、GPS系统、激光扫描设备等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在许多领域发挥作用。 2015年,将有150亿台嵌入式设备接入互联网,每台设备都具备智能化功能,拥有芯片和操作平台,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无缝通信和数据交换。 相比之下,主导了几十年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市场正在逐渐饱和,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嵌入式设备。
英特尔显然明白这个道理。 其强大但耗电的通用CPU策略已经不适用,走嵌入式市场认可的SoC之路是必然的。 比如在最近举行的Intel IDF上,Intel的“瘦身”战略非常明确:针对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SoC。 例如面向手机和MID市场的Moorestown,面向电视、机顶盒等消费电子市场的CE4100,面向车载/IP电话/网关市场的TunnelCreek,以及面向其他嵌入式市场的SoC将在 未来。 目的是推出适合不同应用环境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