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产业特别是多晶硅产业的相关环节也暴露出投资和产能过快增长、重复增长趋势等需要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 建筑,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对未来市场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判断的推动下,多晶硅成为近年来国内投资项目的热点。 调查显示,国内多晶硅产业计划总投资1340亿元,实际投资470亿元; 已建成项目设计产能4万吨以上,在建项目设计产能6万吨以上,合计约10万吨(目前行业投资水平约8亿至10亿元人民币) 万吨)。 在建项目的设计能力虽然包含分阶段分步实施的项目建设目标,但如果不及时规范引导,资金的持续投入和大量集中建设 项目必然导致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在多晶硅关键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成本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副产品综合利用和能耗水平有待提高;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高端设备仍需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生产设备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部分太阳能电池配套材料仍未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光伏产业领域快速升级技术、扩大规模。 如果我国拖延这个关键时刻,将拉大差距,面临更严峻的竞争。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太阳能电池90%以上出口。 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加强对战略性新能源产业的保护,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在目前多晶硅市场价格仍在下跌的情况下,除少数国内多晶硅企业外,国内其他多晶硅企业在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上仍难以与国外竞争。 与此同时,国外企业加大了太阳能电池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都对我国产业后续发展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随着产业的加速发展,我国光伏产业在标准体系建设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多晶硅生产没有统一的能耗、占地、环保标准,光伏产品的制定等。 应用技术标准滞后于市场发展。 质量认证体系尚不完善。 此外,还存在光伏行业内外缺乏有效沟通互动、自律能力不强等现象,影响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发[2009]38号文要求,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目前,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会同部内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了《多晶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强产业发展统筹,提供产业政策 指导和行业发展指导。 同时,制定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通过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引导和规范我国多晶硅行业健康发展。 上述文件将在征求相关部委意见后尽快出台。
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制定国家光伏产业发展目标,抓紧落实光伏发电各项激励政策,支持国内市场加快启动,积极稳妥拓展 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鼓励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并购重组、建厂等方式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 增强产业安全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动向,确保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为加强产业合作,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打造我国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根据国内光伏企业意愿,电子信息司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企业筹建 为成立中国光伏产业联盟。 产业联盟将为产业发展搭建公共平台,促进产业上下游合作,加强产业内外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国内光伏产业的推广和政策沟通,共同 应对国际行业竞争。 日前,各项筹备工作已经有序开展,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将于2010年5月17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
加大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推进节能降耗、高质量的多晶硅生产研发和产业化 、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新工艺技术; 全面提升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 推动行业实现清洁生产; 搭建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共享自主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