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这个大概念,在医学界常被称为“体感网络”。 朱文武介绍,体感网络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和传感器捕捉人的生理状态,比如体力活动水平、血压、心跳、血糖等重要生命指标,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 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可供医生或个人随时随地查阅,方便医生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早监测和预防疾病。
传统的健康监测模式,或者说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健康监测模式,包括日常监测、体检和医疗。 日常监测通常在家中进行。 家庭中常备的医疗监测设备包括:血压计、血糖仪、体重秤、体温计等,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日常的健康监测。 “但这些设备通常存放在家里,很少随身携带,也就是说,只能在固定地点监测健康状况,无法随时随地监测。” 朱文武说道。 体检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一般每年一次,如果在体检中发现问题,再去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 看病就是在疾病发生后找医生进行治疗,这是事后补救,没有预防的作用。
传感器、3G无线和云计算三大技术的完美结合,将彻底颠覆我们传统的健康监测模式,实现无处不在的健康监测,让人们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状态,比如多少 他们一天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能量,这些数据对于“三高”人群尤其有用。
传感器是体感网络的前端,可以采集大量的特征数据。 体感网络中使用的传感器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移植到人体的; 另一种是佩戴在体表,比如脉搏、血压、心跳的监测。 从外观上看,传感器的造型也非常简洁巧妙。 有的传感器像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有的像耳机一样戴在耳朵上,有的放在鞋子里,有的像创可贴一样贴在身上。 在身体的一部分(例如:心脏)。
随着3G无线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传输到手机上。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用手机进行测量。” 传感器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完全可以接收传感器发出的信号。”
那么,大量的健康监测数据采集后,如何分析和利用呢? 这就依赖于体感网络的后台——云计算平台,可以帮助人们在后台进行一些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搜索等工作,从而在强大的云计算平台的支持下, 海量的健康监测数据,无需人工计算分析,即可快速转化为实用、便捷的健康指导信息,并随时发送至手机,提醒人们注意哪些问题。 “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可以预防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朱文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