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使各国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空前重视。 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全球气候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解决国内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重要战略选择。 对于电力设备行业而言,选择低碳技术路线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电力设备行业责任重大。 在电力设备行业,受益于能源产业调整和节能减排的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新能源替代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 另一家是生产电力环保设备的企业。
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各国能源结构、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作为第一大能源矿产,煤炭是其主要能源来源,在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 因此,大力推行煤炭净化技术是改善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一项基础性任务。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上新台阶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装备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展清洁高效的燃煤动力装备,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一次能源消耗。 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引领下,我国电源建设将逐步过渡到以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机组为主的时代。
近期,将采用超超临界燃煤机组(USC)、大型循环流化床等成熟先进的发电技术,以及IGCC、超超临界机组(A- 中长期将开发参数更高的USC)。 ,将是一条清晰可行的路径。
2003年以来,中国发电设备制造商与国外厂商合作,引进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 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承接和招标的超超临界机组76台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94台100万千瓦。 未来5年,我国将投运近百台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燃煤电机组。 超临界、超超临界参数的大型循环流化床和大型空冷机组技术开发也在推进中。
根据电力行业中长期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6亿千瓦,其中煤电总装机容量按60%的比例计算为9.6亿千瓦。 保守估计80%的新增火电装机采用超超临界机组,加上大量2020年前后到期的亚临界机组更新换代,我国超超临界机组市场将有 未来10年将达到数亿千瓦。 要求。
IGCC在国外正从商业示范向实际推广过渡。 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少数几个示范项目。 高投资成本仍然是制约IGCC发展的重要原因,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产化率的提高,IGCC的成本有望下降。
虽然目前IGCC的经济效率不高,但IGCC是国内外公认的先进的煤炭发电和综合利用效率、最有希望实现零排放、满足各种严格环保标准的技术。 此外,IGCC 耗水量少,易于扩大规模。 鉴于IGCC的突出特点,未来有望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
为降低化石能源比重,我国需要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产业。 未来10年,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大幅提升,也将带动相关装备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透露,到2010年,可基本实现“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0%”的目标。 其中,水电设备及电机产品因下游需求稳定增长,增速在5%左右,销量不会有明显增长。 火电设备需求的萎缩,将为风电、核电等新能源领域的设备发展创造条件。 2010年新能源装备商机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