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源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76%的煤炭资源储量分布在北方地区,80%的水电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陆上风能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2/3以上的电力需求来自 集中。 在中东部地区,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远距离、大规模、高效输电的低碳之路。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多次强调,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核心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以电网为主网、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国家电网,将尽快形成“强行直”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将大大提高电网优化资源的能力 配置和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与用户的信息交互程度将逐步提高,真正实现智能化。 用户的用电信息可以很容易地反映在系统中,电网公司可以通过电力市场行为来抑制高耗能行业。从而实现节能政策的有力支持和义务履行。
中国的特高压电网项目将为国内输配电企业的崛起提供难得的机遇。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长远规划,未来15年,围绕大型水电、煤电基地建设,以及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国特高压线路有望 达到10-15个,总投资将高达4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将达到2500亿元左右。
2010年也将是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一年。 从实施阶段来看,初期智能电网建设主要体现在推进特高压建设、集电系统上线、智能化和新能源并网技术应用、电网建设等方面。 数字变电站。 就智能电网建设而言,这一过程将产生近万亿元的市场需求。
数字化变电站对电气设备行业的影响巨大,将引发二次设备行业、变压器行业乃至开关行业的重新洗牌,而以IEC61850为纽带将促进一次设备的相互合作和渗透 和二次设备公司。
未来,数字化变电站将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和二次设备的信息化。变电站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采用综合标准IEC61850通信协议,避免设备重复投资。 据业内分析报告,每年新建投运35kV及以上变电站数千座,新建变电站基本采用自动化系统模式。因此,预计未来几年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市场规模将保持在50~50%。 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