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开放的RFID市场将为深企带来巨大的机会

   2023-06-26 工业品商城20
核心提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最重要的是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 正是上述一批有影响力的RFID企业,深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RFID产业链。 产业链的每个节点都有核心企业,而围绕这些核心企业,聚集了众多的中小企业。 它们分布在产业链的节点之间,既有纵向的供需链关系,也有横向的协作链关系,形成了RFID产业的生态系统。正如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最重要的是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 正是上述一批有影响力的RFID企业,深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RFID产业链。 产业链的每个节点都有核心企业,而围绕这些核心企业,聚集了众多的中小企业。 它们分布在产业链的节点之间,既有纵向的供需链关系,也有横向的协作链关系,形成了RFID产业的生态系统。

正如深圳很多优势产业面临着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竞争一样,深圳的RFID产业也正在受到这两个地区的追捧。 由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和机制体制的优势,涌现出了远望谷、先世科技等一大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国家金卡办统计,全国近60%的智能卡和低频卡实施项目都是由珠三角地区的智能卡和识别相关企业实施。 电子业务。 当RFID技术在国内刚刚兴起时,这些企业迅速对RFID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形成了以深圳为中心的RFID芯片封装、RFID系统集成、读写设备研发的产业集群。 在中国RFID产业联盟成员名单中,从事RFID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有60%来自珠三角,可见其深厚的产业基础。 各环节企业上下游供需关系畅通,配套能力强。 上、中、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基本兼容。

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调查显示,深圳RFID行业79%的企业拥有自主研发产品,41%的企业拥有专利,其中21%的企业拥有5项以上专利。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深圳RFID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也显示了深圳RFID产业向技术创新发展的强大潜力。 另一方面,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和全球物流配送中心。 它不仅聚集了珠三角70%的制造业,而且出口总额也占全国的1/3。 这里还有沃尔玛。 全球最大的全球采购中心为企业利用RFID构建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该地区的制造和物流企业对RFID有着迫切的需求。 旺盛的市场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扩大产能、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虽然国内RFID产业方兴未艾,但与其他尚未完全形成稳定竞争格局的新兴产业一样,RFID产业也面临着规范竞争。 不仅国际上有不同的标准,而且国内各地也有临时的自定义标准,数量众多,种类繁多。 企业面对这些不兼容的标准无所适从,成为很多深度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最大绊脚石。

卢洪峰向本报记者介绍,RFID标准一般包括四类:技术标准(如符号、射频识别技术、IC卡标准等); 数据内容标准(如编码格式、语法标准等); 一致性标准(如印刷质量、测试规范等); 应用标准(如运输标签、产品包装标准等)。 编码标准和通信协议(通信接口)是争议较为激烈的部分,也是构成RFID标准的核心。

标准是技术的核心制高点。 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RFID在国内的应用尚未火热,但标准之争却四起。 国外标准觊觎已久,国内各派也明争暗斗。 卢洪峰告诉记者,目前全球有EPCGlobe、UID、AIM、ISO、IP-X这五个标准组织,而这五个标准组织的背后都是不同的国家或团体在不断地争取自己的利益。 中国作为未来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必然成为这些利益集团的必争之地。 他们在各自利益问题上针锋相对,但在中国独立标准面前却“一致”,共同遏制中国标准。 我国由于体制原因,RFID行业标准的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较多,权责和职能尚未明确。 海外标准组织也关注这一点,派出知名人士拜访各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影响力的专家,游说他们支持自己的标准。 各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还出台了各种“地方标准”来限制外资企业的竞争。 由此,有行业专家公开表示“欧美国家标准管理部门并未看到对国外标准推广有帮助”,同时呼吁“国外RFID标准组织在中国的业务活动遵循国外标准”。 世贸组织精神和公平竞争。”

尽管一些国际组织承诺制定与中国接轨的标准,但标准背后的专利壁垒也不容忽视。  “目前,全球围绕EPC标准的专利有6000多项,虽然该标准不收费,但这6000项专利是需要付费的。” 交通部研究院交通物流研究中心主任魏峰表示。 如果不加快制定自主标准,这5大标准中任何一个的出台都意味着国内企业将要支付巨额的专利使用费。  “我国现在在知识产权方面向国际组织和企业支付近5000亿元人民币,RFID的应用前景广阔。如果RFID标准完全照搬海外标准,我们每年的相关费用将达到数千亿元。” 未来的人民币。” 中国科技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863RFID专项总体组专家王立坚在谈到RFID标准的重要性时大声疾呼。

国外标准混乱,国内标准走向成为业界最关心的问题。 国内标准的制定既要体现我们自身的利益,又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难题,考验着我们政府相关部门的智慧。 有关部门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出台了一些具体文件。2008年底广东省印发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中,将发展物联网作为重要任务列入发展纲要。 在最关键的标准问题上,广东将寻求国家标准。 广东省成立了射频(RFID)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RFID标准研究。 在正在起草的30多项RFID国家标准中,已经立项的广东地方RFID标准有7项,深圳企业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远望谷、先势科技、国民科技等一批代表性企业的开拓进取,奠定了深圳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RFID行业的领先地位,但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深圳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挑战 然而,深圳RFID产业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填补。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在整个RFID产业链中,真正占据最丰厚利润的两个环节——核心芯片研发、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仍然比较薄弱,这两个领域仍然被国外企业控制。至于对RFID项目具有控制意义的包装设备制造,深圳还缺乏与汇天实业并肩作战的企业。
究其原因,无非是缺乏专利核心技术和缺乏资金。 针对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卢洪峰建议政府可以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和公共技术研发平台。 他表示,深圳RFID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开业时间也相对较短。 他们在复杂的应用研究方面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更多地局限于某些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因此,复杂的应用研究需要政府的支持,并由专业机构来运作。  “45%的受访企业指出需要政府支持提供公共测试平台,因此建立公共技术服务组织是深圳RFID企业的发展诉求。深圳RFID行业标准联盟正是 因 此而生。”卢洪峰说,“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立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更好地服务企业。”

对于资金缺乏,一位关注RFID行业的风险投资家认为,这不是问题。  “风险投资已经注意到了RFID行业,早期风险未知,所以大家都比较谨慎。” 一旦前景确定,“将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毕竟深圳是创投最活跃的城市。当然,这也需要政府发挥真正的引导作用,支持产业引导基金 据相关部门透露,深圳市政府仅今年就将投入5.6亿元支持物联网和RFID企业,另一方面,创业板对于深圳企业上市融资也非常方便。 已经成功上市,被纳入“深圳市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资助计划”、即将上市的先施,可以感受到资本市场的实惠。

此外,规模化应用才是RFID行业真正的“领跑者”,推动行业应用是关键。 规模化产品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技术,还能增强投资资本进入行业的信心,带来良性循环。 此前,深圳图书馆、广深铁路等RFID应用是全国RFID行业的成功应用案例,但总体来看,RFID产品的应用在公共服务和政府采购方面仍需政府推动。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