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 与会专家认为,物联网发展的突出障碍包括技术标准仍在制定、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产业链尚未形成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等。 以及急需出台的政策。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物联网的发展不会齐头并进,但最有可能从北京、上海等需求更大、通信网络完善、信息化发展水平更高、科研能力更强的市场起步。 以及高端制造能力。 实力相对较强的地区得到发展,并对其他地区形成示范效应,并逐步向其他地区发展。
“物联网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这种新颖的信息技术已在世博会现场得到应用——中科院微系统所自主研发的“电子围栏”覆盖3.28 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围栏区域提供24小时保护,相当于数百名保安和警察轮流执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表示,“物联网”是一个俗称,其专业名称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上海微系统研究所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研究工作,并一直保持着与世界同步的发展势头。 不起眼的“电子围栏”为世博园区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防护网:红外线、振动等各种传感器不断感知并辨别各种入侵物——无论是强风吹落的树叶还是游客无意的触碰,还是恶意的入侵。 入侵? 可以一一区分; 微雷达探测低空抛物线物体的入侵; 其他传感器则埋在地下,随时监听挖掘的声音,防止地下入侵……
虽然“电子围栏”此前已在浦东国际机场“张贴”,但“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在世博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上海’将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王曦说。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应用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物联网将像互联网一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业务将是人联网业务的30倍。
1999年,美国Auto-ID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主要基于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主动交流。
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上嵌入短距离移动收发器,人类将在信息通信世界中获得新的通信维度。
在我国物联网建设发展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发挥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