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自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但发展好绝非一日之功。 新兴产业一般都是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需要突破,比如物联网,其前端就是传感器,但目前我国国产传感器80%依赖进口。
发展新兴产业,必须积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和思维边界,加强制度和政策创新,通过制度、政策、市场综合设计,建立适应新兴产业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运用新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
新兴产业有几个特点:一是发展前景良好,但市场尚未完全启动。 新兴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中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大多数新兴产业的市场没有明确的需求。
二是科技含量高,但技术不成熟。 尤其是核心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例如,储能技术是制约风电、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 目前,世界各国都处于储能产业应用的初级阶段。 美国、韩国、日本都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储能技术的研发,我国也在大力支持该领域的技术突破。
三是企业创新十分活跃,但企业规模较小。 当技术创新出现时,中小企业的适应能力、创新热情和活力都比较强,创新变革的速度也比较快。 但需要承认的是,中小企业底子薄、实力弱,在投资融资、风险保障等方面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
四是产业链不成熟,配套环境不完善,设施不能同步。 比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面临着充电站等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而汽车企业又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因此需要政府引导和引入社会投资。
支持新兴产业,要从提高研发能力、产业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入手,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入手,从政策上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支持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突破。 新兴产业由于发展时间短,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较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这为我们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差距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在信息通信、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等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环节,要整合各部门现有资源,加大对新兴产业自主研发创新的资金支持,抓住有利机遇 ,具有前瞻性,及时开展研究,率先实现技术突破; 通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对开放性、专业化共性技术研发给予财政补贴。
一是建立与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创新体系,特别是建立与资本市场挂钩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要引导和支持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新兴产业,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符合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较强的企业,应当向创业板推荐。
二是培育市场,鼓励应用有创新理念。 新兴产业只有研发,没有应用,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 政府在新兴产业培育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推动、利用,以鼓励应用促发展。 国外鼓励新技术应用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补贴政策相对成熟,可以借鉴。
对一些新兴领域,要特别发挥政府支持项目的引导示范作用。 对于自主创新的新技术、新产品,以首次采购、订购的形式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