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机床消费主体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用于整车生产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条生产线;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包括汽车零部件加工。 整车生产的4条生产线中,只有冲压生产线需要机床,目前国内的冲压生产线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机床消费的重点在第二个层面,即占整车设备总价值70%左右的汽车零部件加工。 有专家估计,汽车零部件加工对机床的需求量是整车厂的10倍以上。
作为汽车的核心发动机,其加工设备是最重要的汽车设备之一。 随着新车型加速进入市场,发动机生产线对灵活性提出了更强的要求。 通常,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必须能够满足生产三类车型的要求。 汽车的轻量化,使发动机缸体、缸盖的材质由铸铁改为铝合金,这对机床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
组成发动机的主要零件有气缸体、气缸盖、曲轴、凸轮轴、连杆等,加工这些零件的设备大多是高效、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数控机床和专用数控机床。 机械工具。 其中,缸体、缸盖加工柔性生产线多由卧式加工中心组成; 曲轴加工设备主要是车床、数控曲轴内、外铣床、数控曲轴磨床、曲轴抛光机等设备; 凸轮轴加工设备主要是凸轮轴数控车床、凸轮轴磨床等; 连杆加工大多采用专用设备,如双端磨床等。
目前,进口设备价值占我国汽车发动机产量的90%甚至95%,发动机生产线所用切削刀具国产化率不超过10%。 国产机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缺乏集成技术,缺乏将工艺系统和物流系统集成到柔性制造单元或装配线中的技术; 二是国产机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汽车批量生产模式下,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三是国内企业对用户的服务还停留在售后服务阶段,而汽车行业普遍要求提供整体工艺装备解决方案。 这些差距和问题应引起机床制造企业的充分重视。
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汽车行业已成为机床工具消费的主体,相关分析认为其比重已占机床工具消费总量的40%。 机床工具行业要紧紧抓住未来10年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瞄准当前汽车发展方向,瞄准世界汽车制造技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热点 小排量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项目。 并以尖端技术进行装备开发,大幅提高国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与国内汽车工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