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3-07-03 工业品商城819
核心提示:信息化是以信息为基本要素的系统或领域,以及在该系统或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输和利用的有意义的活动的总称。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以满足信息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作为教育系统基本要素,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据悉,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信息为基本要素的系统或领域,以及在该系统或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输和利用的有意义的活动的总称。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以满足信息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作为教育系统基本要素,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据悉,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1993年9月,美国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NII)的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 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实施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1989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全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  1993年,开始筹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00年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2001年,开始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建设教育和政务“三网一库”。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呈现出发展较快、使用效率相对较低、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分散、信息化人才和优质资源短缺等特点 。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仍处于粗放阶段,硬件环境投入大、效果低是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信息技术仅作为示范工具而存在,其对教育的影响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其中硬件投资占68%。 拥有1800多家科研单位,超过2000万用户。 学校相互选课、学分互认、资源共享。

虽然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和基于卫星视频系统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已初步形成。 但由于目前的网络传输速度太慢,宽带网络等远程教学信息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不高等,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鉴于此,在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提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教育服务体系,推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现代化。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 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21世纪是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其重大教训,解决这些教训将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将朝着整合教学信息资源、统一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提高社会学习者素质和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趋势发展。 信息化评价体系。  。
  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整体效益。 加快我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区域中心建设,大力建设省级教育科研网络骨干网络,实现高带宽、高速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网络水平, 并延伸至学生宿舍,满足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需求。
  统一管理标准和规划信息资源,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尽快建立重点国家紧缺人才培训课程资源,覆盖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广大农村学校、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实现国家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提高全社会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的投资效率,同时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但“计算机化+外来文化”的基本评价标准基本得到认可。 相信未来20年,国内教育信息化的评价和研究工作将得到长足发展,评价体系指标也将越来越完善。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