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规划院副院长王敏浩表示,“在不考虑电力市场消纳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500万千瓦, 预计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
较早进入海上风电开发的国外品牌凭借技术和经验优势纷纷下注。 德国西门子斥巨资在上海建设风电叶片生产基地,以此为平台开拓中国海上风电市场
5月,西班牙歌美飒公司在宣布将在吉林省建设年产250台风电机组制造工厂的同时,也明确表示公司看好中国风电市场前景,将参与 2012年初之前我国海上风电项目。
丹麦维斯塔斯还专门针对中国海上风电市场推出了新型V112-3兆瓦风力发电机,使得海上风电竞争日趋激烈。
“我们不仅是风机开发商,更是海上风电全流程开发商,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唐马勒通过记者表达了对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热情。
除了将于8月并网的3.6兆瓦海上风机外,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2兆瓦风机也将于2011年下线。显然,该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 为此:公司除了占地4万多平方米、年产1500台风机的临港制造基地外,还建成了风机测试系统,其位于江苏省的第二个制造基地也即将竣工 今年8月,生产了2兆瓦、3.6兆瓦及更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公司的目标是将风电设备打造成继火电设备之后又一个千亿级产业。”该公司董事长齐新平表示。 。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也付出了努力。 除了研发5兆瓦海上风机外,公司还建立了国家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动力环境与测试实验室、海上风机安装研究实验室,并在中国建立了三个组装基地。 重庆、内蒙古、江苏。 。
虽然各方热情高涨,但必须看到,海上风电技术要求更高、建设难度更大、运维也远比陆上风电复杂。 如果陆上风电无法交出满意答卷,那么海上风电的竞争中厂商将何去何从?
采访中,一位老专家向记者透露,国内一些风机制造商并未对其风机进行型式试验。 “发电机行业从来没有说过不做型式试验”!
“国内有30多家叶片厂,大部分在厂内只做静态试验,这是不够的。只有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和疲劳试验三项试验才能保证叶片的质量。”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周鹤良告诉本报记者,整机的基础在于零部件,但仍有一些零部件做得不够好。
而这一担忧得到了国电龙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晓生的证实。 在不久前的亚洲风电大会上,他告诉记者,正如此前有人提出的那样,国产设备质量差的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 问题、轴承问题、变速箱故障、电机故障等。”
“但真正的质量问题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杨晓生强调。 一般运行两三年小于机械设备故障的高发期。
世界银行在《中国海上风电和大型陆上风电基地面临的挑战》中表示,“陆上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暴露出未经验证的风机可能存在的风险,即风电场无法正常运行”。《实施指南》明确指出,海上风电场必须采用经过验证的高质量风机。
据了解,样机安装在海上风电场之前,应充分监测其在沿海陆地上的各种运行状况,并记录出现的每一个故障,然后进行分析和解决。
但现实情况是,一些海上风机样机下线到量产的时间还不到半年。 “没有经过长期的运行考验,未来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业内人士担心。 海上风电是否会重蹈陆上风电机组频频爆发质量问题的覆辙?
本报去年发表的《我国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还为时过早》一文指出,与陆上风电不同,海上风电场的运维是一大问题,而且海上风电的故障 其单位将迅速增加项目的财务风险。 因此,机组的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是海上风电项目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