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子标准化协会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浮出水面”之前,我国就已经在汽车电子标准工作中“迷失”了。 目前,我国参与汽车电子标准制定的标准组织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国家标准委汽车标委会汽车电气分委会(TC114/SC15)和汽车电子与电磁兼容分委会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主任、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吴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在汽车电子标准领域的工作正在 积极推进除零部件和系统的产品标准(如各种传感器标准、DC/AC、TPMS系统等)外,在影响较大、涉及产品较多的公共基础标准方面,如 车辆电气电子环境的基本类别包括电气环境、电磁环境(电磁兼容)、机械环境、气候环境、化学环境、防尘防水等,以及车载网络通信协议、嵌入式软件、 等,取得了快速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这些公共基础标准不仅针对传统内燃机汽车,对于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也非常重要。
但显然,这并不能改变我国在汽车电子标准领域的工作仍落后于国际汽车电子标准的现状。 中国电子标准协会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郝飞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国内整车合资企业众多,领先的零部件 公司也可以是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 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遵循国外合资企业的标准体系,参与中国地方标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电子标准体系、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
“总体来说,我国汽车电子标准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因为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卫华指出,“一是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的汽车电子芯片,二是因为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参与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的开发” 由国际主流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企业共同制定。汽车电子行业关键软硬件的缺失,是造成我国汽车电子标准现状的客观原因。”
“对于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汽车产业来说,学习和借鉴国际标准体系肯定是有必要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特别是国内汽车的相对技术优势。 关键是通过标准的制定来促进和保护合格领域,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中的困难、争议和复杂性,必须遵守标准制定的规则和程序。” 吴伟强调,“国内汽车电子企业不仅要坚持技术创新,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在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的同时,强化标准化意识。还要特别重视汽车电子企业的支持与配合。” ”汽车制造商,增强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我发展的标准体系中取得进步。”
郝飞表示,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建立标准体系主要考虑三个关键因素:一是为汽车电子自主品牌发展奠定基础标准体系; 二是聚焦中国特色新兴科技领域; 第三,符合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满足产业发展要求。 因此,汽车电子标委会的重点工作领域定位在三个方面:一是车辆功能安全与软件,二是车辆智能通信,三是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在CAN、LIN、MOST、FlexRay等成熟的总线系统协议领域,将主要进行等效采用; 在新兴总线技术领域,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增加话语权; 在软件开发方面,一方面要遵守国际通行的开发流程和质量标准; 另一方面,需要对国际标准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符合国内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国特色。
我国汽车电子标准体系的建立与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相辅相成。 郝飞提到,标准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整个行业向国际平均技术水平靠拢。 方向更加明确了。 但汽车核心领域的突破依赖于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潜心的技术攻关。 启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辉指出,借助自主汽车电子标准体系,国产自主车系列将很大程度上参考自主汽车电子标准体系进行开发, 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应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尽快了解和掌握自主的汽车电子标准体系,在标准层面与上下游企业进行融合,率先满足汽车电子标准的要求。 国产自主车型的需求,从而最终在汽车电子核心领域实现突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将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新能源汽车对整车控制策略、电池电机性能要求、整车通信、部件接口等有更复杂的要求,有的需要专门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时代话题,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多项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由于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的国际标准体系和标准工作也在建立和制定中,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将在该领域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郝飞表示,我国加快新能源汽车电控部分标准制定的潜力巨大。 汽车电子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将新能源汽车电控部分标准体系作为三大重点工作方向之一,也在紧锣密鼓地把握脉搏。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对汽车电子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吴伟告诉记者,汽车电子产品和技术必须适应不同类型车辆的设计和使用特点,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对整车控制策略、电池电机、车载通信、零部件的性能要求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要求更加复杂,有的除了传统汽车的通用基础之外,还需要专门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吴建辉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部分或全部发生变化,与动力系统相关的零部件和电气设备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他还提出了智能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建议。 汽车电子数字化。 新的要求,汽车电子标准也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
我国汽车电子标准的推进除了夯实核心技术基础外,还必须改变“分散作战”的局面,形成合力。 吴伟指出,标准化工作的主要难点是国内技术资源缺乏和分散,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仍需完善。 汽车电子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具有国际影响力、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并不多,专业人才队伍也比较分散。 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还不够深入,标准化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开放的标准化工作组织,汽车电子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将遵循标准化工作的原则和程序,积极主动地与现有的汽车标准工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在汽车电子标准工作方面的优势。 传统机械、电子、信息通信领域,共同开展我国汽车电子标准化工作。”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副秘书长、汽车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林表示,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开放融合”的态度,“同时, 我们也期望在现有汽车电子标准的成果和基础上,借鉴这些组织的宝贵经验,结合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存储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快速制定一批空白汽车电子标准 电子标准,与现有标准形成有机、完整的汽车电子标准体系,促进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