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国家战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发达国家电力工业已进入成熟阶段,电网结构成熟稳定,具有较强的输配电供应能力。 因此,提高电网效率、积极应对环境挑战、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改善电力用户服务、适应更加开放的能源和电力市场改革的需要已成为其研究和建设的主要重点 智能电网。
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 但我国仍面临电网结构薄弱、各类负荷变化剧烈、地区负荷极不平衡、一次能源与能源需求分布逆向等问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低碳转型,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这对电力工业特别是电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发展战略 、透明、开放、友好交互的智能电网。 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覆盖各电压等级,贯穿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全过程,形成电力流、信息流、信息流的高度融合和融合。 业务流程顺畅,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
其中,“力”是基础,“智”是关键。 强调坚强电网结构与电网智能化的高度结合,全面系统地客观描述了现代电网发展的基本特征。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电网本身面临着巨大的运行压力和许多新的技术难题。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将对基础理论、新材料、工程应用、装备制造、信息通信等诸多技术领域的创新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将极大提高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和系统化程度。 国家电力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创造力。
我国一次能源呈现煤多、油少、气少的特点,中长期煤电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为实现煤炭资源集约开发、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集中治理污染、缓解运力不足,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将是中长期的必然趋势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同时,发展清洁能源将掀起新的“能源革命”。 我国清洁能源非常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 必须走规模集约发展道路。 建设大型水电、大型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是必然趋势。
我国生产力布局与能源资源呈逆向分布。 大型电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基地,迫切需要超大规模电网,将本地无法消耗的电能输出到全国各地消费; 同时,发电侧各类能源需要相互协调。 ,依托先进输电技术,构筑输电“高速公路”,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电网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复杂的输变电网络和能源优化配置网络。 如何对其进行控制和控制,对电网运营商提出了巨大的技术挑战。 要建设坚强可靠、经济合理、配置均衡的电网结构,提高输电能力和控制灵活性,降低网损; 积极开展大电网安全稳定、节能调度、状态检修、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防灾等技术应用,提高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积极应用先进高效储能、电力电子技术等,提高电网资源利用效率和灵活控制能力; 强化需求侧智能化管理和互动营销理念,提高用户侧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电量和人均用电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长期以来,电网特别是配电网投资不足,整体发展滞后。 供电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有效发挥影响了供电能力的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力安全、电能质量和多元化电力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终端电力用户用电量急剧增加,这对电力系统的开放性、互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源。 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分布式电源的普及应用,也要求电网能够兼容各种电源和用户的接入和退出。
我国国情、电网网络条件、技术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要求我们走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电网建设道路。 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才会在相关领域处于技术前沿,面临巨大的挑战。 可以预见,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我国将在电网技术及相关领域取得突破。
智能电网建设的直接动力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国内外尚无成熟经验。 通过大规模发电量预测、网源协调、并网接入等技术的创新研究,我国将在风电机组及风电场控制、风光储一体化、高效太阳能发电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发电和先进的能源存储。 ,并在全球率先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
随着大型供电基地的建设,机组群、跨区域、电源与负荷与各级电网的联系日益紧密,电网运行环境极其复杂。 推动网络资源实时信息交换共享,提高各单位深度调峰能力,带来长足进步。 同时,还将推动各种发电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创新,从而提高各种电源的综合发电效率,提高发电资源的利用效率; 推动绿色煤电发展,加快煤炭资源精细加工和多元化利用技术创新。
未来,我国电网将面临大规模电源长距离输送、分布式电源并网、孤立供电、异步交直流电网混合连接等诸多问题。 电网能力带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及工程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快速推动输电线路综合状态监测和防灾减灾技术的理论创新和全面突破。
区域电网与骨干网互联是世界各国电网的共同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将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电气联系最紧密、电网结构最复杂的电网。 大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要突破大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与协同防御技术、智能辅助决策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实现电网控制方式由人工调度向智能化转变 控制,提高安全运行裕度,支撑全球大电网运行。 控件提供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