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

   2023-07-06 工业品商城203
核心提示:与之前大家熟悉的“新能源规划”不同,国家能源局最终将该规划命名为“新兴能源产业规划”。 蒋兵解释说,该计划不仅包括风电、水电、核电,还包括传统能源的升级改造。规划不仅包括先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清洁煤炭、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新能源等传统能源的升级改造。 新车。 能源

与之前大家熟悉的“新能源规划”不同,国家能源局最终将该规划命名为“新兴能源产业规划”。 蒋兵解释说,该计划不仅包括风电、水电、核电,还包括传统能源的升级改造。

规划不仅包括先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清洁煤炭、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新能源等传统能源的升级改造。 新车。 能源等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和主要政策措施。 为实现2020年非石化能源达到15%的目标,核电规模至少要达到75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8亿千瓦以上,其中规划3.3亿千瓦。 用于常规水力发电,5000万用于存储。 发电厂。 其他生物质能源利用规模达到2.4亿吨标准煤以上。

姜兵介绍,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方案,正在准备按照相关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 据初步测算,规划实施后,到2020年,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将大幅降低,当年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78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亿吨。 规划期内,累计增加直接投资5万亿元,年产值增加1.5万亿元。

  早在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就提出,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要达到15%左右。 同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建设低碳社会 发展新能源是未来我国的大势所趋和长期基本国策。 为实现我国对外作出的庄严承诺,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重点围绕非石化能源比重和碳减排两个目标制定。

据初步测算,规划期内,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1500万人。 因此,未来10年新能源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长空间广阔,很可能诞生大量新蓝筹股,将是新能源行业的主要领域之一。 未来高成长股。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乐观”下,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似乎偏离了规划的轨道。 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大踏步前进”与“产能过剩”始终如影随形,如何平衡两者关系始终是一个难题。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有18个省市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或将新能源发展为支柱产业。 这种一窝蜂的开发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势必会影响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 当全世界都为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跃跃欲试、充满野心时,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声音:“无规矩不成圈,盲目扩张的势头一定要强”。 保持警惕。”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个别行业甚至出现“井喷”势头。 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每年增长近150%,风电增长也成倍增长。 截至2008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和第四大风电国家。 然而,这种“繁荣”之下,也确实隐忧: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或重复建设产业链,导致发展不平衡,或盲目跟风。

据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的报告显示,以风电为例,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为1220万千瓦。 风电设备闲置。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近年来中国在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盲目扩张并调整产能结构的情况。

其实,简单的高产能是无害的,但更严重的问题是,过剩的产能往往隐藏着某些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重复等问题,这意味着高速机不仅 并没有产生更多的利润,相反消耗了大量的生产资料。 如果一个承载新经济增长点的产业从一开始就隐藏着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阴影,那么新兴产业在腾飞过程中的失败是莫大的遗憾。
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江苏某风电厂调研时指出,我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在2019年发展迅速。 近年来生产工艺不断进步,但相应的电网建设仍有待完善。  ,距离生产利用的合理布局还有一段距离。

事实上,我国新能源生产关键零部件的很多技术仍然依赖进口,而且这些技术一直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少数企业垄断。 比如,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内太阳能企业只能生产下游的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等环节。 但我国多晶硅等所谓新能源产业还处于低技术、低水平重复建设阶段,处于产业链下游。

据券商研究院分析,在5万亿元的巨额新能源产业投资中,预计至少有1万亿元会分配给新能源汽车。 汽车零部件行业已成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子行业。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环节。” 宏源证券分析师王静表示。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关键零部件。 随着锂离子电池将快速取代镍氢电池成为主流动力电池的预测,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电池的需求成为各机构关注的焦点。 显然,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晓宇介绍,电动汽车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流砥柱,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三部分, 其中电池是最核心的部件。 在这些方面,我国还处于研发过程中,尚未达到产业化阶段。 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动力电池80%以上的核心部件正极和电池隔膜都需要进口。

他表示,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的高进口率给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敲响了警钟。 我国是全球锂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发展动力电池的资源优势。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开始重视动力电池的研发,特别是动力电池基础和共性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

中国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军表示,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投入巨资,高度重视。 新能源汽车或电动汽车可以解决中国局部无污染的问题。 电力虽然是煤炭发电,不是低碳经济,但毕竟是地方性的,可以解决污染问题,也可以解决能源运输问题。 但一个行业的未来是否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取决于我们汽车行业对技术的掌握程度。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