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物联网非常流行,似乎明天就能成为一块大蛋糕。 事实上,情况远非如此。 其应用和推广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物联网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我看来,物联网是一个融合了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等传感技术、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等传输技术以及智能计算和智能处理技术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将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连接起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涵盖各个角落、各个领域,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在”。 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要注重重点,不能只抓住眉毛。
一是智能电网。 所谓智能电网,是指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环节应用基于物联网的新技术,实现用电优化配置、节能减排。
二个是智能汽车,或者说智能交通。 在汽车的各个部件上安装传感器,通过网络与智能指挥后台连接,这样人们在驾驶汽车时,就可以提前知道哪里出现了故障,哪一段路段特别拥堵,这样 减少汽车追尾事故、等待时间和废气排放等,这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智慧医疗, 例如,通过在患者身上安装嵌入式芯片,可以随时感知患者的血糖、血压、脏器状况,并通过网络与后台医疗保健系统连接,随时给出预警和应对措施。 时间。
四是智能家居, 除了所谓的电表、煤气表、水表等“三表”的智能处理外,未来家里的空调、冰箱等用电设备都可以接入物联网 监控其运行并减少故障等。
第五是RFID(射频识别)产业。 物流、金融、零售、物品防伪、环保、身份识别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RFID。 未来随着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其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 2009年,物联网行业权威杂志M2M Magazine统计了全球前100名物联网开发商,其中北美地区有81家,欧洲有18家,亚太地区仅有1家, 而且那不是在中国。 中国最大的物联网公司,据我所知,还没有突破1亿。
关键技术落后。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识别技术、计算技术、软件技术、纳米技术、嵌入式智能技术等。以传感器为例,我国传感器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 仍处于比较弱势的状态。 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 相关标准比较分散,各个标准组织缺乏统一协调,物联网尤其需要各个标准的协调发展。 三是物联网整体规划滞后。 中国这么大,如果没有物联网发展的总体规划,没有政府的推动、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的带动,很难形成规模。
物联网的发展潜力确实巨大,但其应用和推广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我认为有几个工作必须抓紧:国家在政策领域要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在产业发展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在科研领域,首先要突破传感产业瓶颈,重点发展高端传感器、MEMS(微机电系统)、RFID产业。 其次,要发展物联网相关终端和设备,重点发展短距离通信终端和芯片、传感器和通信一体化终端、RFID和移动通信一体化终端、物联网网关等; 物联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服务。 重点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及中间件、数据库、高端应用软件及中间件、M2M(物联网)信息通信服务、行业应用集成服务等; 要发展物联网基础配套产业。 重点领域包括集成电路、智能控制系统、微纳器件、微能源、新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