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普遍认为,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全国各地正在加快物联网科研和产业化进程。 然而,物联网的安全风险一直为人们所担忧,甚至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一大瓶颈。
随着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兴起,信息安全也正在告别病毒感染、网络黑客攻击、资源滥用等传统阶段,进入复杂多样、综合交互的新时代。
物联网分为传感和M2M部分,可以看作是由传感模块和联网模块组成的大网络。 由于公共场所网络终端数量海量,网络信号暴露,如果网络传输或软件控制系统出现问题,结果将是致命的。
专家表示:“在物联网领域,由于我国目前大量采用国外信息技术和设备,而且很多产品和核心技术都由国外掌握,公共场所暴露的物联网信号 很容易被窃取和干扰,一旦这些信号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来恶意攻击我国,极有可能导致全国工厂、商店、交通停工,整个社会陷入困境。 混乱。”
专家表示,在实际应用中,物联网网络规模越大,越能放大安全问题的影响。 物联网的应用往往是针对特定行业的,一旦出现问题,将会是全球性的。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亚勤表示:“互联网出现问题时信息会丢失,通过信息加密和备份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损失;物联网解决了 与物理世界相比,无论是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还是桥梁巡检、灾害监测,一旦出现问题,都会涉及生命财产的损失。”
除了网络本身软硬件问题造成的故障外,外部势力的蓄意攻击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这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许多潜在威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认为,我国物联网产业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产业化能力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优势; 此外,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在控制、海量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与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业界必须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研究发展物联网 此外,相关部门还需制定防患于未然的对策,强化法律体系和技术手段,推动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侵权等法律法规的完善 以及个人隐私保护。” 奚国华说道。
专家建议,在信息资源高度集中甚至“垄断”的科技发展趋势下,我国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提高自主防范能力,从而在新技术领域获得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 革命和社会变革。 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