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座未来名城,就不得不提到其规划中的智能电网建设以及各种生态宜居功能的配套设施,包括绿色可再生能源、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 这些“量身定制”的配套设施将使在知识城工作和生活的市民享受高品质的新生活,打造未来“智慧城市”的雏形。
广州供电局规划发展部部长罗振海向记者描绘了这份美好的蓝图:在知识城的电网规划中,将会采用很多新技术,比如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 能源是主要来源,所有公共交通均使用电动汽车。
这里,从项目建设之初,就全面引入新能源利用机制,对新能源实行优惠补贴,提高新能源发电积极性。 例如,鼓励一期开发的建筑物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室内停车场预留安装汽车充电装置的场所等; 利用智能电表引导用户错峰用电。
在这里,我们将测试集水、电、气于一体的水智能计量系统; 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电力网“四网合一”,实现智能家居和楼宇自动化。
在这里,变电站的建设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广州电网将首次采用20kV电压等级为这里供电。 与传统模式相比,新模式所需变电站数量将从22座大幅减少至8座,可减少占地面积31600平方米。 此外,知识城还将采用全室内变电站,将减少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全室内变电站从外面看就像一座小房子,但里面却是一个变电站,与周围环境更加和谐,可以满足减少损耗的要求。
对此,罗振海表示,所谓智能化最终归结为“城市智能化”。 没有智慧城市,就不可能建立智能电网; 但同时,没有智能电网,智慧城市也“无根可依”。
罗振海表示,智能电网建设不仅为未来生活描绘了理想蓝图,更重要的是为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提供了沃土。 。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将使电能更加可靠、稳定。 困扰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停电、电压不稳定现象将不复存在。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以数字化、高科技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下,电能质量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之一。 智能电网能够有效保障电能质量、安全可靠,是适合高新技术产业萌芽的土壤。 其次,智能电网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城市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罗振海表示,日常生活中用电替代其他能源本身就是一种“低碳”表现,因为电的清洁效率比天然气等能源高20%左右。
业内专家表示,智能电网灵活的连接形式可以极大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有裨益。 2010年,广东一系列汽车投资计划中,投资近百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为未来10至20年布局汽车技术优势、抢占汽车制造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汽车工业。 碳友好社会的“先锋”。
智能电网有助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可以间接减少排放。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智能电网的推动下,假设2020年将新增电动汽车3000万辆,相比2005年,可替代3550万吨燃料。 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再仅仅用于热水器,它将与家庭的整个电力系统融为一体,普通家庭可以使用“自产电”; 家里的空调可以通过感应外界温度自动开关,在用电高峰期可以自动调整使用时间...
如果说未来的城市将进入智能化阶段,那么“城市智能化”就离不开“高智商”电网的支撑。 “高智商”的智能电网能为广大用户带来什么? 电力专家畅谈智能电网四大民生热点。
热点一:用户电能质量将大幅改善。 未来,电网将永远处于自检过程中。 一旦发现某些线路节点出现故障,电力传输就会寻找新的路径来“绕过”可能的故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 即使停电,也会第一时间恢复供电。 因此,未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感觉不到停电”。 同时,电能的自我补偿能力也将保持电压稳定,进一步提高用电的可靠性。
热点二:电能使用成本将降低。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立,风电、太阳能将陆续使用,电能的选择将更加多样化,而且价格可能会降低。 同时,自动计量管理可以帮助电网公司缩短电费回收时间,减少窃电损失,降低客户服务成本; 远程资产监控可以避免设备的意外维护和更换; 移动作业可有效提高现场作业效率,减少作业人员和成本。
热点三:智能电网用户将能享受更多用电乐趣。 比如智能家居控制,下班后,在办公室,点一下鼠标,敲几下键盘,一组指令信息就像光电一样发送到家里。 于是,电饭锅开始做饭,热水器开始加热热水,空调也打开了。 下班回家,打开门,房间凉爽,饭菜煮好了,可以洗个热水澡。
热点四:家庭自发电已成为现实。 这将是一次“革命性的改变”。 如果居民家中拥有风力发电或太阳能等发电设备,就可以自行发电并实现储备。 这样,当电网成本较高时,居民可以使用自己储存的电力。 未来的电动汽车和冰箱可能有自己的储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