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坚持科学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在特高压核心技术研究、关键设备研制、智能电网标准、重点工程示范、 测试体系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表示。
目前,国家电网建成投运或在建的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包括上海世博园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项目、河北省张北县风光储输电示范项目、 北京、上海等多个智慧社区试点项目。 、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建设、电动光纤入户试点等。
根据国家电网规划,今年将在26个省市启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应用智能电能表3300万只。 到2014年,建成覆盖所有客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全部用电信息,支撑电费综合控制。 采集系统。 在26个省市开展充电设施试点建设,建设公共充电站75个、交流充电桩6209个。 到2015年,建成公共充电站1700个、交流充电桩300万个。 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今年将在北京、河北、上海、重庆四个省市建设2座智能建筑和6个智能社区。 在江苏、浙江等14个入网省公司,开展电力光纤入户工程建设试点。 今年将先完成3至5个试点单位建设,明年将完成所有试点单位建设。
“欧洲正在广泛研究和应用智能电表,目标是到2022年欧洲大陆的每一栋建筑都使用智能电表。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安装80%的智能电表。” 李斯说道。 美国电力公司国际合作与环境公共政策总监罗伊·弗曼介绍,该公司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智能电网项目包括先进的测量系统、配电自动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副社长藤本高桥表示,日本正在开展大致相同的智能电网建设工作。
随着各国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的推进,全球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正在形成共识。 “世界各国对智能电网的认识逐渐趋同。” 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表示。
今年6月底,国家电网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国家电网副总经理栾军表示,未来十年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阶段是年内初步形成体系框架,保障试点工作, 开展技术标准试点。 制定和修订; 第二阶段是“十二五”期间,滚动修订现有标准,补充制定必要标准,基本建立技术标准体系,重点推进优势领域智能电网标准国际化。 第三阶段将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标准国际化。
记者了解到,2009年,国家电网制定发布了12项智能电能表企业标准,涵盖11类、4个准确度等级的智能电能表;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布24项企业标准; 设施方面,发布了11项企业标准,涵盖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充电站、充电接口、充电监控系统等。 这只是整个标准体系的一小部分,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由‘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92个标准系列、多项专项标准’组成。” 栾军说道。 他介绍,八个专业分支分别是“综合与规划、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每个专业分支又包含很多具体标准。 以“发电”为例,“发电”共有3个技术领域,涉及12个标准系列。 例如,《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规定》包括已公布的《风电场并网技术规定》和《光伏电站并网技术规定》。 该系列标准将于今年完成。 今年还将完成《电力信息采集终端设备及系统标准系列》、《用电侧通信技术规范标准系列》等,这些标准将支持智能电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大约30个技术委员会制定了100多个与能效相关的标准,涉及发电、输电、配电、家庭和办公等。” 李斯在谈到IEC标准化工作时表示。
李斯表示,IEC积极参与国际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如与美国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密切合作,制定标准体系,确保智能电网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 目前,NIST已采用多项IEC国际标准。 与此同时,欧洲也在寻求类似的合作机制。 “在德累斯顿合作协议的背景下,欧洲希望IEC能够为区域智能电网制定可互操作的标准。”
据了解,德累斯顿合作协议是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与IEC于1996年在德国签署的。 协议规定了双方新标准项目的“联合规划、并行投票”制度,包括:加快国际标准的发布和联合采用; 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标准的技术含量处于国际水平;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加快标准制定进程; 共同规划新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