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2023-07-11 工业品商城35
核心提示:文章作者说得好,“高科技产品无法出口(因为无法与日本和韩国竞争),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额外就业机会流失到越南或印度,内需无法打开 差距,经济增长乏力。” 如果内需方面没有真正的改革,严重依赖出口,未来可能会出现笔者描述的困境。 改革发展以来,我国利用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低端制造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

  文章作者说得好,“高科技产品无法出口(因为无法与日本和韩国竞争),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额外就业机会流失到越南或印度,内需无法打开 差距,经济增长乏力。” 如果内需方面没有真正的改革,严重依赖出口,未来可能会出现笔者描述的困境。

  改革发展以来,我国利用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低端制造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将这种模式发展到了极致。 低端制造业发展给我国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丧失,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十五”之初,《人民日报》于2001年发表评论文章,回答为什么要推动产业升级的问题。 文章指出,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把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重要手段,是非常正确的。 产业结构调整。 因为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增长的需要。

  产业升级不可避免。 如今,正是由于制造业水平低下,高端制造和高新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才不得不大量引进高科技产品 线和零部件组装产品,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和效果。

  在世界产业转移中,必须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心化”。 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我们换来的可能只是世界经济新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装配中心”,而不是掌握核心的“制造中心”地位 技术。 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出口行业尤其是出口制造业就业机会的减少,笔者认为恰恰是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体现。 国家清楚地意识到这里存在的问题,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推动产业升级。

  由于工业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制造业变得越来越复杂。 更重要的是,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产品、制造、营销、资源乃至品牌的全方位竞争。 过去10到20年,中国制造业过于注重增产、扩大产能。 现在制造商必须转向更加精细化的生产,更加注重质量和性能的提升。 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全球制造业新趋势。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些重要产品和技术主要从国外进口,始终在“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中徘徊,陷入“恶性循环”。 制造企业小而散,国际竞争力不强,整体实力弱,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航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 同时,产品结构不合理,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由此,大量国外机电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达到30%。 除为基础工业提供的大部分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外,部分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份额已占国内市场50%以上。

  统计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投资有2/3依赖进口。 目前,石油化工设备、汽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都依赖进口。 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50%以上的技术来源从国外进口。 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差,新产品开发周期长。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技术甚至市场都被外国跨国公司控制,那么它就成为跨国公司的组装或加工基地,无论这个基地多么强大,充其量也只是别人的工厂。 尽管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但“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仍然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