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形式,在物质、能量、信息的相互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多数能量转换过程都是通过电或磁作为中间能量形式来调节的,信息表达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电或磁作为特殊介质来实现。 人类研究物质电磁客观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数百年前对磁现象的观测,到电的诞生,再到电能的大规模应用,电气技术书写了辉煌的历史。 章节。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1864年,麦克斯韦创建了经典电磁理论体系。 867年,西门子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自励式发电机,开创了发电机广泛使用的新时代。 1875年,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在法国巴黎建成。 1878年,爱迪生在美国纽约创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 1880年代,由于长距离输电方式的发展和大功率发电站的产生,电能可以远距离传输,宣告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进入电气时代。 1883年,恩格斯高度评价“电气技术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命运,并指出:“蒸汽机教会我们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运动,电的使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 各种形式的能源——热、机械、电、磁和光——可以相互转化并在工业中使用。” 一百多年来,电气技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于电气技术的进步,今天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与水分离了。 转眼间,电气设备在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进入了各个工厂企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逐渐进入交通运输领域。1879年,西门子和Harold Ersk在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出了第一条小型有轨电车。 到了1899年、1900年、1902年,伦敦、巴黎、柏林相继建成了第一条电气化地下铁路,1912年瑞士第一列电力牵引列车开始运行,此外还有城市有轨电车、电动矿用机车和电动运输车辆 首次出现于1887年和1908年。1894年,美国一家棉花加工厂率先实现电气化,其供电系统全部采用交流电。 20世纪初,所有新工厂都由电动机提供动力。 1899 年至 1909 年是工业电气化的转折点。 10年间,电动机产量增长了216%,工业电机则猛增584%。 与此同时,交流电机已成为工业电机的主力军。 1899年,只有1/5的工业电机是交流电机,到1909年交流电机已超过一半。 事实上,将电能转化为各种机械能的功臣就是“电动机”。 正是因为有了电动机,我们的生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电力系统不断延伸和完善,成为人类社会的源泉。 1913年,世界发电量仅为500亿千瓦时。 1998年,世界用电量达到12.6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上升到2136千瓦时。
由于电磁现象的普遍性,电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内在联系,具有极强的交叉性和渗透性。 从电气学科的发展历史来看,形成了许多新的学科和技术领域,如电子学、计算机信息学、自动化技术等。 近年来,电学学科在与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军事科学等学科广泛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学科增长点。 学科交叉、相互渗透,使电学长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数量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问题,怎么问。 如何生产和分配电能,如何改进生产和分配手段来满足社会的发展,是电工技术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也预示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电工技术的研究对象五花八门,细分行业越来越多,新的应用层出不穷。 电工技术的前景非常好。
电灯、电话、电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些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小玩意儿都离不开电; 电线、电器、电机支撑着各生产车间、厂矿企业的生产节奏。 所有用电设备均直接来源于电力; 水电厂、火电厂、电网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它们掌控着我们生活的电力设施,是便利生产、生活的动力源泉。 当今时代,无论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国家,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无论是富裕的发达国家还是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都离不开电力。 电气工业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未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发电、输电、配电,还是电能的利用,都将在继承中得到发展,在应用中日趋完善。 面对信息化浪潮,走过百年历史、让生活丰富多彩的电气行业依然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