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前一周,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伊梅尔特在意大利罗马的一个私人聚会上声称,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这则私人投诉被媒体刊登后,引起轩然大波。 紧接着,随着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德国两大工业巨头西门子和巴斯夫高管向中国总理温家宝表达了对投资环境的不满,火上浇油。 不少西方舆论认为,越来越多的抱怨足以证明中国的投资环境正在恶化。
“伊梅尔特的言论遭到很多人的误解和曲解,这并不反映我们公司对中国的了解。” 约翰·赖斯说道。 由于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伊梅尔特指定的公司总部中国市场最高负责人,他自然就成为了澄清伊梅尔特言论真相的“特使”。
赖斯此行也向公众重新诠释了GE在中国的整体思路,从他的行动就可以看出:7月12日,他前往上海参加与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举行的航电核心处理会议。 系统合作意向书签署仪式结束后,他急忙赶赴韩国处理事务。 随后,本来可以直飞北京的赖斯选择飞往天津,然后再乘坐动车前往北京——这被认为是“澄清”并表达对中国市场重要性的一种行动方式。 去年,通用电气与中国铁道部达成协议,共同进军美国高铁市场。
毫无疑问,约翰·赖斯能够将伊梅尔特言论的影响降到最低,但他和伊梅尔特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通用电气在中国保持着快速增长,但距离原来的总部却相去甚远。 距离销售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用电气金融业务因华尔街金融危机而缩减规模后,伊梅尔特面临着发展工业部门的巨大压力。 中国市场无疑是通用电气寄予厚望的市场。 其医疗、航空、能源、轨道交通等部门业务都是国内快速发展的领域。
最初,伊梅尔特预计2010年在华销售额将达到100亿美元。但事实上,通用电气2009年在华业绩为53亿美元,增长率为14.3%。 照这样下去,今年的销售目标将很难实现。
而这张好的成绩单还没有完全绽放: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GE的医疗业务始终保持优势,影像设备在中国的销售蓬勃发展。 今年计划招聘1000名销售人员,而前不久伊梅尔特提出的“逆向创新”理念在医疗领域率先获得成功; 在能源领域,通用电气的洁净煤技术赢得了包头神华项目等多个大订单; 高铁领域,铁道部订购了300台由通用电气提供、南车组装的大功率内燃机货运机车[5.33 0.38%]; 此外,2009年,通用电气“绿色创想”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9.53亿美元。
然而,在以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通用电气却屡屡失败。 凭借政策优势,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占据了中国近80%的市场,甚至开始抢占国际市场上的维斯塔斯、通用电气等公司。 航空方面,虽然GE的核心业务飞机发动机一直畅销,但也面临着与联合技术、霍尼韦尔竞争的复杂局面。 对于与国家电网的合作,海外舆论也认为是在培养潜在对手,因为国家电网最终希望自主研发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
“如果保持目前的经济发展势头,中国市场迟早会超越美国,这是值得庆祝的。” 约翰·赖斯告诉《环球企业家》:“但一方面,如果我们想成功,就必须改变。”
对于伊梅尔特的抱怨,外界最简单的问题是:既然通用电气、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业绩看起来并不差,而且一直保持增长,为何会发表这样的言论?
一位熟悉跨国公司全球决策体系的人士认为,这与总部对中国市场的厚望有关。 中国GDP保持稳定增长,每年在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领域投入大量资金。 当这些行业的未来发展报告呈现在老总的办公桌上时,更多的是描述美好的前景,低估了各种困难,尤其是一些受到政策支持或国有企业主导的行业。 西方咨询研究公司无法清楚地解释其中的利害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CEO往往对市场寄予厚望。 一旦遇到以前没有想到的困难,“他们就会开始产生各种难以理解的情绪”。 人们告诉《环球企业家》。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最直接引起伊梅尔特“情绪”的业务,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于风能领域。 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节能减排有着现实需求。 从装机容量来看,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 在这一领域排名全球第二的通用电气显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事实上,通用电气最早在2004年左右在沈阳建设风机组装厂。但2008年《中国新能源法》实施后,政策要求风能项目70%以上的设备采用 应该本地化。
该领域的一些不成文规定已成为跨国公司难以逾越的障碍。 例如,风电项目招标要求风电厂和设备制造商捆绑投标。 当地电厂很少考虑与外国公司捆绑。 华锐风电等风电设备制造商已经拥有股权关系。 全国10GW以上项目中,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汽占据60%以上。 通用电气驻北京能源部门人士曾私下表示,招标项目的存在基本上都是走形式,没有中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