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98年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节能服务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2009年,总产值突破580亿元,节能综合投资达360亿元。 耗能企业也逐渐熟悉和接受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减排改造新机制。
不可否认,我国尚未形成一大批功能齐全的节能服务公司,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尚未建立。 业内人士认为,节能服务企业目前面临三大障碍:一是节能改造项目信息获取困难;二是节能改造项目信息难以获取。 二是融资难; 三是资金及时回笼困难。 这与我国节能服务企业资产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的现状不无关系。
中国能源联盟咨询中心技术总监兰少辉认为,面对用能企业对节能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单一节能服务公司已经不可能提供 单一节能技术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而专家平台可以与相应的技术专家、节能服务公司组成专业的“联合舰队”,满足客户的需求。
对于“抱团”的效果,EMCA将其概括为“六带三升”。 “六带”包括引进国内外节能专家团队、国内外先进节能技术和综合节能解决方案、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市场化长效机制、 国内外金融机构、用能单位能力建设系列培训产品; “三个促进”包括促进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用能企业节能降耗、节能服务业发展。
云南省节能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马良举对此深有感触,“这种抱团形式,既积极调动了企业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从哪里可以找到该技术。
节能服务公司作为市场化的节能机制,不仅是孤军奋战,还被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