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输变电工程——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近日通过国家验收。 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 这意味着我国开始全面掌握特高压交流输电核心技术。
此外,刚刚投入运行的向家坝至上海正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水电。
国家电网通过工程实践,研究提出了由7大类77项标准组成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 修订国家标准1项,发布国家标准15项、企业标准73项,受理专利431项(已授权237项),确立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工程设计、 建设和运营。
与此同时,国家电网也在推动特高压相关标准向国际水平迈进。 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表示,国家电网已编制了4项国际标准,其中包括特高压交流电压标准。
分析人士表示,国家电网发布并修订了部分特高压国家标准,这将对国内电力设备制造商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规划中的特高压线路陆续投入建设,相关设备市场将迎来扩大。 ,而设备制造商在特高压技术的把握上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国家电网相关人士表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基础上,加快“三花”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
到2015年,“三花”特高压电网将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 北方电力、煤电和西南水电通过3条水平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的特高压环网输送电力。
2020年,以“三花”特高压同步电网、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kV电网为送端的坚强智能电网体系也将陆续建立。
未来随着水电的大规模开发,相应的特高压线路建设也将加快。
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在会上表示,目前四川、云南水电技术规模已超过1亿千瓦。 华东、华中负荷区输电距离将达到2000-3000公里。
曹广晶表示,未来三峡集团将继续开发长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等多个水电站。 因此,建设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是保证水电输出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