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行业扭亏为盈,寻求积极突破

   2023-07-17 工业品商城208
核心提示:据有关统计,2008年全国继电器共出口18.44亿只,货值6869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17%。 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1-5月出口额仅为18272万美元,同比下降30.75%; 进口17931万美元,同比下降28.61%,低于出口两个百分点以上。 2009年进出口触底反弹以来,形势逐步好转,逐月上升。 截至2009年5月,全国继电器出口

  据有关统计,2008年全国继电器共出口18.44亿只,货值6869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17%。 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1-5月出口额仅为18272万美元,同比下降30.75%; 进口17931万美元,同比下降28.61%,低于出口两个百分点以上。  2009年进出口触底反弹以来,形势逐步好转,逐月上升。 截至2009年5月,全国继电器出口额已达3800万美元以上,同比下降38.52%,但环比增长2.02%。 进口步伐明显放缓,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减弱。  5月份继电器进口3546万美元,同比下降39.58%,环比下降8.74%。

  上述数字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继电器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全行业同仁不懈努力、奋发图强,形势已趋于稳定和恢复。 出口创汇同比、环比仍呈下降趋势,但降幅逐月缩小。 虽然进出口同比仍为负增长,但5月份以来出口环比增长为正,这是我们感到欣慰的良好势头。

  继电器行业出现转机,我国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也在增多,呈现出平稳向好的势头。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决不能盲目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前景不容乐观。 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外需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二是经济发展仍缺乏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企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由于外需减弱,国内继电器行业及多个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极大制约了行业增速的恢复。 第四,受客观条件特别是经济运行规律的限制,短期内大幅扩大内需的难度很大。 一些短期政策的效果可能会逐渐减弱,中长期政策的效果还需要时间。 经济运行仍面临许多新困难新问题。 我们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和动摇。 要把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同防风险、调结构结合起来。 我们决不能忽视对方。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不断巩固继电器行业的稳定。 上升趋势。

  调整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拉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有机结合,克服当前困难、促进长远发展,是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总体方案 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 应急之举,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长远之计。 当前,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扭转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本质和核心是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拥有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其核心。 各企业要抓住机遇,重视专利知识产权工作。

  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涉及的行业均与继电器产品相关。 高铁、电力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业都在升级,需要更多、更新、更高技术的继电器产品。 企业要拓展市场,首先要开阔思路,跳出传统家电行业,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优势和特长,以差异化的发展战略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

  根据《复兴计划进展报告》,美国将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经济,其中4000万户家庭将配备智能电表,并推动超导电网建设。 中国经济转型也必须以能源产业为主导产业,超导电网、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建设也将成为我国能源产业的主导方向。

  功率继电器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目前的形势却不容乐观。 我们要在产品技术和质量、产量、营销等方面努力赶上。

  新型汽车电子产品成为市场热点,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将改善汽车工业和汽车电子行业中长期发展环境,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继电器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提高汽车继电器的技术、质量和生产能力是继电器行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继电器分公司积极配合国家主管部门,获得了继电器产品17%的出口退税率,为继电器产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出台《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继电器企业应努力提高技术开发和工程集成能力。 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只能满足一时之需,绝不能成为企业乃至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大计。 坚持不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方略。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