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可能出现双重衰退的担忧依然存在,外需市场复苏缓慢。 后危机时代,面对出口数据的复苏,机电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继续注重自主创新,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出口。
2009年,机电出口形势严峻,但今年也是我国机电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最快的一年。 一家机电出口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表示,很多企业都遵循“制造一批、开发一批、储存一批”的生产原则。 过去,很多积累的技术由于订单爆满,未能及时转化为新产品。 然而,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被迫加快业绩转型步伐。
从整个行业的情况来看,这次技术改造的效果非常明显,机电产品对外部技术依赖程度的关键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出口的主要大宗机电产品中,对国外关键制造技术的依存度已从过去的85%下降到目前的一半左右,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已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所替代。 特别是在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核电设备等关键制造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虽然我国机电出口企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的问题得到较大改善,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对国外技术的高度依赖已成为制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瓶颈。 据了解,我国不少机电设备制造企业每年要向国外缴纳数百亿美元的专利技术许可费,导致利润微薄、效率低下。
如何实现出口增长从技术依赖型向技术独立型转变,降低我国机电出口企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专家认为,企业首先要加强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在此前提下,应采取务实、渐进的策略,在适当控制对国外技术依赖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步伐。 对于行业领先企业来说,要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核心关键技术是机电出口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突破点,也是出口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出口持续增长能力的着力点。 关键技术创新在思维跨越创新、方法创新、工艺变革、发明创新等主流层面占据基础性和主导地位。 从模拟到数字,再到网络; 从传感到数字化,再到网络智能软件组成的智能定位技术的发展,都是因为关键技术的突破。
自今年7月6日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以来,我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 特高压装备制造技术是电力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先进技术。 依托特高压项目获得特高压制造核心技术的电力设备企业如今在出口市场上斩获颇丰。
众所周知,在电力设备出口方面,一直以来的主力军都是发电设备,尤其是火力发电设备。 但2009年以来,我国输变电设备出口大幅增长,部分企业的出口甚至以“交钥匙工程”的形式呈现,即国内设备制造商完全承接整个输变电工程,设备也由企业提供。 印尼西电集团、印度特变电工通过上述形式已获得约2亿美元订单。
“如果没有特高压项目的支持,攻克同样的技术、开发同样的产品,可能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西电集团副总工程师米传龙说。 特高压关键技术的攻克,极大促进了企业对750kV、±500kV、500kV、330kV等电压等级技术的全面掌握。
我国机电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大幅提升,但研发人才少、投入不足、自主新兴技术储备和在线应用严重不足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善。 欧美国家掌握了70多项举世瞩目并进入商业化和工业化阶段的应对气候变化新技术和核心低碳技术,而我国仅掌握了其中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