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鹤新提到的测量仪器称为自动寻靶全站仪,测角精度为1秒,用于II型轨道板和高速道岔板的微调测量。 中铁十六局集团京沪高铁项目部测量主任卞建国表示:“以前,精度达到6秒的仪器就可以满足铁路工程的测量要求,而如此高的测量精度,可以满足铁路工程的测量要求。”——以前根本没有使用精密测量仪器,现在不同了,为了满足高铁高精度测量的需要,我们项目部配备了20台这样的设备。”
高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在速度快的同时,还要保证高乘坐舒适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高舒适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测量精度。 因此,高精度测量成为高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记者在施工现场发现,路基上每隔60米就有一对测量控制点。 通俗地说,这样的点越多、密度越大,测量精度就越高。 在高铁建设测量中,CP0、CPI、CPⅡ、CPⅢ四个网络组成统一基准的高精度测控网络,其核心功能是保证轨道形状和位置的精确定位。
袁占文是中铁十六局集团京沪高铁项目部勘察组组长。 他所在的测量队有测量技术人员30人,高精度测量仪器6台,可谓力量雄厚。“这样的设备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充分体现了京沪高铁对测绘的重视,工程测绘大有可为。” 一度想放弃测量的袁占文自信地说。
在京沪高铁建设中,测量从附属专业变成主导专业,成为贯穿整个工程的主线——没有精确的测量,很多工序就无法进行。“对于京沪高铁来说,测量就像大树的树枝,就像人的神经中枢,就像一根串着闪亮珍珠的线。” 形象地说,是中铁十六局集团京沪高铁项目部一分公司总工程师郑先启。
精细调节的高速道岔盘上的螺丝,让记者想起了阅兵式上整齐的队形。 据说,士兵训练走路时,对脚离地多少厘米有严格要求,需要用尺子测量。 目前这一长排螺丝就像一排面条一样,但这里的均匀度要求更严格,按0.1毫米计算。 为了满足如此严格的标准,测量组成员每天都要凌晨4点起床前往施工现场测量,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季,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加班到半夜整理测量数据。 虽然很辛苦,但他们说:“测量不再是一个有体力、无脑的工作,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京沪高铁建设中使用的测量仪器和技术达到了工程测量领域的最高水平,直接推动了工程测量的发展,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8月20日,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理论与测绘新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 衡量研究水平。 可以说,测量已经成为高铁轨道工程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