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 厂站自动化一直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 大多数水电厂、火电厂、变电站都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 相当一部分水电站改造后实现了无人值守、少人值班。 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已建成SCADA、AGC、EMS等多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各省电力调度机构均建立了SCADA系统。 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处长郭子明(后核实)表示,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采用晶体管计算机进行电力调度。 但到1978年,电网调度自动化已基本实现; 现在华北电力调度局实时监控华北地区发电企业各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然后进行统一调度。 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则明显滞后。 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等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实现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 在ERP实施方面,只有浙江电力还在坚持IBM实施的ERP项目,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电力公司已经暂停了相关信息化计划。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力信息化专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力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程序。 例如设备每10天需要大修一次,机组每三个月需要大修一次。 无论管理制度如何调整,都必须按照统一流程进行调度和管理。 ,否则会有安全隐患。 管理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从水电部到电力部再到能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电厂今天属于地方政府,明天属于中央政府。 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使得电力公司缺乏相对稳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更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不断调整,使得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不够。
北京顺义区供电局信息中心主任抱怨,MIS管理系统刚建好,命令下来没多久,所有权就变了,公司领导也换了,系统也得更换 。 公司不能承受这样的麻烦。 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力行业的长期垄断经营。信息化的力量来自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电力公司不仅垄断销售,而且超供。 只要发电机组在运转,“印钞机”就不会停止。 有没有管理信息系统直接影响不大。 源动力的“天然不足”,严重影响了电力公司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一位IT公司营销总监表示,虽然一些电力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些信息化项目,但往往都是喧哗少雨,因为市场没有尝到成本的压力,提出的诉求也不少。 都是想象出来的,根本无法实施。 运营,甚至信息化只能算是政绩工程。
然而,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主要体现在发电集团加强对下属发电公司管理的需要,以及省级电力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 中电普华总经理吴兴平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目前,发电集团迫切需要了解各子公司当日的运行状况 ,但无法监控各个单元的运行状态,依靠人为报告的数据往往不可靠。 无论是计划停产还是非计划停产,这都将迫使发电集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发电企业不仅需要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将管理信息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集成。 但如何将管理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集成仍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电厂MIS可以直接从自动控制系统中提取数据,另一种观点认为MIS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之间应建立CIS。系统中,CIS系统首先从各个分散的自动控制系统中提取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组织,然后提取部分数据进入MIS系统。
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重要原因。就像一栋大楼一样,如果每栋房子的装修风格不同,布线设置不衔接,那么无论每栋房子的装修多么完美,整栋大楼的管理仍然会很混乱。 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就不可能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就不可能培育出一流的软件企业; 没有明显改善。
1984年,中法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时,法国派出的第一位专家不是核电专家,也不是建设专家,而是文件专家,负责编制文件代码。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派出文件专家,并威胁要遣返文件专家,但法方却坚称标准必须放在第一位。目前,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均采用法国专家编制的文件标准。 但像大亚湾核电站这样的电力公司毕竟是少数。
中电普华总经理吴兴平表示,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规范等尚未制定。 制服; 库存部门一套代号,生产部门一套代号,甚至还有不同的名称。 据介绍,目前,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了多种编码制度,有的在网省范围内使用,有的供地级电力公司使用,但都无法统一。
马玉成,东软电力事业部技术总监,在电力信息化领域工作多年。 他最担心的不是IT技术,而是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缺失。 马玉成说:“目前,在软件开发方面,实行的是一些非常分散、无组织的规则或规定。我非常希望电力行业能够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去一个地区是可以的,但是可以 不是从某个地区获得的。” 现在,马玉成在项目过程中要与各省电力公司共同制定全省电力营销信息化标准,但吉林省制定标准时不会考虑山东省的需求,而会考虑天津省的需求。 辽宁省想不到,今后省际间信息仍然不共享。
国电信息中心专家认为,电力行业很多单位都在做标准,但大家都说力度不够的根本原因是用户需求不足。 电力企业在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联系并不像上下游企业那么紧密。 葛洲坝水电站与小浪底水电站没有要求、也不愿意遵守相同的数据标准。 二是缺乏统一领导。 国电集团曾讨论过这两个标准,但后来实际上成为了验收方法。 无论系统如何构建,只要满足要求,就会被接受。 目前,由国家电力信息中心牵头、华能集团、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参与的课题组正在研究电力信息化标准体系。 原计划在今年底明年初制作出初稿,但从工作进展情况来看,存在一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