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体在题为《“十二五”时期国家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中表示,原创科学仪器设备往往开辟新学科、带来新研究成果、拓展新领域。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哈勃望远镜的发明拉开了研究星系的序幕; 生物质谱的诞生,催生了蛋白质组学等生命科学研究的革命; 2010年2月,离子阱质谱仪准确测量了117号元素钍的质量,使获得长寿命超重元素成为可能; 科学仪器的不断创新也推动了基因测序研究效率和质量的显着提升……
吴学体指出,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水平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具有重大影响的商业化科学仪器设备方面,我国对世界的贡献基本为零; 我国的科研仪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尤其是自主创新一线科研人员手中的“利器”。 以上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商品”。 因此,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的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吴学体强调,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是国家战略产业。 科学仪器设备是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各种高新技术的集成和结晶,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战略产业;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核心技术无法购买,这决定了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是国家战略产业。
吴学体表示,近年来,我国对科学仪器设备的需求逐年增加。 据统计,我国每年万亿元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投资60%以上依赖进口,我国研发投入(千亿)25%以上用于购买科学仪器设备 ; 其他行业如质检、环保、环卫、农业等领域,对科学仪器设备的需求逐渐增加,中国市场已成为跨国仪器公司争夺的重要场所。
“在后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产业调整和创新的重要历史时期,把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对于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引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并提前部署它们。”
吴体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优先发展引领和支撑科技发展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
一是尖端重大科学仪器设备。 根据我国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战略部署,将研制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有力支撑我国开展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和独特的科学技术。 科研攻关,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是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 重点突破一批我国急需、价格昂贵、严重依赖进口的科学仪器设备,攻克科学仪器设备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带动科学仪器设备整体水平的提高。 重要领域装备提高,打破国外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