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靠什么“抢滩”物联网?

   2023-08-21 工业品商城38
核心提示:目前,物联网技术及相关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过程中,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非常大,是典型的朝阳产业。 美国权威咨询公司Forrester Research认为,物联网可能在10年内大规模普及; 到2020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是互联网的30倍,物联网技术将发展到数万亿美元。 高科技市场的规模,因此被称为未来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作为物联网

  目前,物联网技术及相关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过程中,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非常大,是典型的朝阳产业。 美国权威咨询公司Forrester Research认为,物联网可能在10年内大规模普及; 到2020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是互联网的30倍,物联网技术将发展到数万亿美元。 高科技市场的规模,因此被称为未来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作为物联网产业链的排头兵,射频识别(RFID)已发展成为最受市场关注的技术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射频识别市场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至52.9亿美元,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 其中,射频识别卡及相关基础设施将占据57.3%的市场份额,金额达30.3亿美元。

  在我国,物联网已正式列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相关研发应用将驶入快车道。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政府正在利用其巨大的监管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大规模开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我国射频识别技术市场规模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

  物联网的概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研究中心(Auto-ID Labs)于1999年提出的。 美国许多大学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例如,在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支持下,麻省理工学院从事极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奥本大学从事自组织传感器的大量研究 网络,并完成了部分实验系统的开发。 但国外尚无开设相关专业的报道。 国内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积极开展物联网研究工作。

  我国发展物联网具备良好的条件:一是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物联网核心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 第二,在世界传感器网络领域,我国是标准领先的国家之一。一是专利数量多;二是专利数量多。 第三,我国目前是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 四是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第五,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物联网发展。

  为适应国家发展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教育部今年3月专门发出通知,鼓励和要求高等学校增设相关专业,加大专门人才培养力度 。 在教育部不久前公布的《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物联网工程”专业成为各大高校争相争抢的热门话题。 提供。  2011年起,全国30所高校将率先招收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 为保障“物联网工程”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还组织召开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 今年8月底在四川大学。

  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和通信等多个学科,包括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无线传输网络、传输数据计算等。 学科综合。 物联网研发人员必须交叉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但现有专业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无法完全覆盖物联网研发的需求。 因此,根据物联网技术特点制定合理规划,培养专业人才,对于物联网整体部署和发展、服务国计民生至关重要。

  物联网产业链可分为识别、感知、处理、信息传输等多个环节。 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巨大,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因此,增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物联网工程领域的专门人才,对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是利国利民。  。

  首先,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研发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战略投入和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专项也将物联网列为重点研究领域。

  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战场”,应响应国家战略号召,有针对性地开设“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 大规模的物联网工程”。

  其次,“物联网工程”新专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传感、定位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建立,将目标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已成为 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是必然的。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带动技术进步,更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驱动经济社会形态变革。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技术将展现出更加人性化的一面。

  物联网行业“抢滩”关键靠人才。 有人说,物联网不是技术幻想,而是一场技术革命。 确实,它的推广不仅需要政府科技政策和教育体系的引导和支持,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每个人的努力,特别是科研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创新,才能收获 信息技术这棵大树。 树的果实。

  误解之一是将传感器网络或RFID网络等同于物联网。 事实上,传感器技术或者RFID技术只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 除了传感技术、RFID技术之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一切能够实现自动识别和物体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 传感器网络或RFID网络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第二个误区,就是把物联网看成是互联网无边无际、无限延伸,把物联网看成是一个完全开放、完全互联、完全共享的万物互联的互联网平台。 事实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 甚至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 事实上,物联网是真实存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已在为我们服务。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众多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推出的聚合、融合的创新。

  第四个误区是把物联网看成一个篮子,什么东西都放进去; 基于自我认知,将只能交互、通信的产品视为物联网应用。 例如,只要嵌入一些传感器,它就成为所谓的物联网家电; 如果一个产品贴上RFID标签,它就成为一个物联网应用,等等。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