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

   2023-08-22 工业品商城250
核心提示:在中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发展也日益行进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可承受边缘。以“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为例,2006中国消耗了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却只创造了占世界5%左右的GDP,单位GDP能耗在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 高炉冒出的黑烟、河流上漂浮的油污,空气中

  在中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发展也日益行进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可承受边缘。以“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为例,2006中国消耗了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却只创造了占世界5%左右的GDP,单位GDP能耗在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

  高炉冒出的黑烟、河流上漂浮的油污,空气中散发的呛人味道频频发出警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果不抓节能减排,我们连生存的资格都没有!”广西柳州钢铁集团董事长陈永南说,近年来,柳钢在投入100多亿元抓工业发展的同时,又投入30多亿元抓环境治理。

  2009年,柳钢集团钢和铁的产量均达800万吨,而污染排放量不增反降,除尘回收的粉尘90.8万吨,仅这部分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益就达5.45亿元。

  同样是出于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期待,“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确定为约束性目标。“不摒弃粗放的发展方式,就不可能看到未来的希望。”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帆说。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坚决向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企业说不,向粗放的发展方式说不。同时,国家科技计划累计安排节能减排研发项目经费超过100亿元。“十一五”的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5.61%,分别淘汰炼铁、炼钢、焦炭和水泥等落后产能2110万吨、1640万吨、1809万吨和7416万吨。

  “‘十一五’节能减排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现在离最后期限仅剩下不到三个月时间,任务重、压力大。值得肯定的是,单位GDP能耗已呈下降趋势,降幅也有所提高。”李毅中曾多次表示,节能减排是一项硬任务,主要指标必须也一定能按期完成。

  高耗能、高污染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而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标准话语权缺失,则是隐藏于中国经济列车的重大隐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发展战略,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等领域抢占国际产业科技发展制高点,对我国相关产业带来影响和冲击。”李毅中说。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只有向自主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活力,坚定不移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特别是在抢占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上,中国早已开始规划,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财政为此已安排专项资金上千亿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表示,经过长期的积累,中国已经到了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阶段,要想提升产业附加值,必须立足自主创新,以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十一五”期间,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创新战略下,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逐年增加,支持领域从科研院所扩大到创新型企业,使得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力稳步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2010年电子百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合计达611亿元,其中研发投入额最高的深圳华为达到174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10%。在2009年的全球PTC(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排名中,华为以1847件位居第二,中兴申请量增量排名全球第一。

在中国大地上,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地震、泥石流、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这是经济发展曲折的五年。 从坚决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揽子计划到引领世界经济复苏; 从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转向提高发展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特别是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描绘出完美的“V”型轨迹,为“保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超过14%。 中国制造业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制造国。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1.1%,接近“十一五”开局之年的水平。 专家预测五年内平均增长率将超过10%。  “中国经济增长是工业引领和拉动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贝认为,中国工业化进程远未结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9年,中国手机产量达到6.19亿部,占全球产量的50%; 微型计算机产量18215万台,占全球产量的60.9%。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汽车产量下降12.5%、北美汽车产量萎缩32.3%、日本汽车产量下降31.5%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1300万辆,增速达40%  % 毫无争议。 登上全球产销第一大国的宝座。

  对于“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增长的曲折,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高速列车突然刹车。  2008年6月,工业增速从16%回落。 大幅回落,2009年初跌至最低点3.8%,此后逐月回升,从6月起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  11月达到19.2%,2009年全年达到11%左右。

  由此可见,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并非易事。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十一五”时期的工作重点还包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提高工业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生长。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由大向强转变。 李毅中表示,新型工业化不仅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快速发展; 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能源资源约束。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