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被称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 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互联网的特点,即需要联网的“物”必须有一个互联的互联网; 另一个是识别和沟通。 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反馈、智能控制的特点。
通过对象的数据采集,到数据传输,最后到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最终输出最有价值的信息结果。 物联网建立了统一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的“泛在网络”,从而塑造了一个新时代——智慧时代。
无论是从定义还是实践来看,物联网还存在很多争议。 比如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争议。 统一终端和接入标准是推动物联网发展必须克服的一道坎,但机器间的智能通信和管理涉及产业链上多个厂商,各厂商尚未实现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 。 由于标准的制定涉及各方利益,必然是一个艰难的博弈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虽然积极推动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但同时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因此,有专家呼吁推迟制定标准,因为过早制定标准不仅会面临实施困难的尴尬局面,甚至可能会拖延物联网的发展进程。 最好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在具体的物联网应用建设中慢慢摸索出一套标准。
以应用为切入点,往往能迅速聚集各方力量,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例如,杭州萧山区南阳镇一家专门从事虾类养殖的公司就采用了新型物联网技术。 有了这项技术,只要虾池的水温有变化,公司技术人员的手机就会立即得到相应的信息。 提醒他们进行相应的处理。 该公司生产的虾产品的包装上都有二维码。 用手机对准拍摄后,产虾的池塘、用药情况、采用的加工工艺都会显示在手机上。 。
这是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建杭州首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的举措之一。 示范基地项目包括远程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管理、基地温度监测、车辆定位、智能生产管理等。安全监控、溯源服务等。这些项目成功应用了多项物联网技术。 中国移动之所以积极参与这些项目的研发,也是因为它们有看得见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海尔推出了物联网冰箱,小天鹅推出了物联网洗衣机,美的也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了全套物联网家电,运营商也推出了家居类产品。
满足市场需求开发物联网具体应用是发展物联网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等到一套统一的标准制定出来才采取行动,市场机会可能早就失去了。
事实上,当前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与应用紧密结合。 例如,北京的智能交通系统在传感器的部署上投入了大量资源。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使用了射频识别(RFID)门票,北京的供水系统也使用了传感器。
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陈颖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应用驱动的产业,这一点已经在业界达成共识。 无论是研究课题还是实践课题,许多应用都在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即使当地政府发展物联网产业,也将应用放在首位。 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无锡市在规划中推出了一系列以“典型引领”的应用示范项目,正在建设传感安全、传感交通、传感环保、 感官医疗、感官电力、感官物流。 这些项目的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并可以逐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从本质上推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但现有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产业为中心的框架结构,各产业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物联网就是要突破各行业之间的界限,形成立体的产业网络,塑造更加有机、更加灵敏的经济体系。
以智能汽车为例,目前的智能汽车仍然以汽车厂商为中心。 汽车电子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和软件制造商预计未来将在智能汽车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随着人们从驾驶中解放出来,智能汽车将拥有更多、更丰富的功能。 要提供这些功能,需要更多的厂商合作。 与智能汽车的发展相关的还有智能交通,这是另一个新领域。 而智能交通是与其他智能产业相结合的,比如智能医疗等产业。 因此,从小的互通到大的互通,物联网将突破各种行业壁垒,形成产业融合的新局面。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战略规划研究部刘辉在“2009无线技术世界与物联网国际峰会”上呼吁:“面对物联网带来的新环境,与会者需要 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她认为,“北京各产业、各子系统的充分融合,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 正因为如此,开放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也强调,“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与各方合作,加强物联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