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2023-08-22 工业品商城326
核心提示:如今,电力系统的运行远不可靠。 统计显示,仅在美国,每年因电力不可靠造成的损失就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花1美元买电,同时还要支付30美分的停电费用 损失。 仅干扰和停电(不包括停电)每年就造成 790 亿美元的损失。 如今,可再生能源发电正在快速增长,这种间歇性且不断变化的能源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利用这些不

  如今,电力系统的运行远不可靠。 统计显示,仅在美国,每年因电力不可靠造成的损失就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花1美元买电,同时还要支付30美分的停电费用 损失。 仅干扰和停电(不包括停电)每年就造成 790 亿美元的损失。

  如今,可再生能源发电正在快速增长,这种间歇性且不断变化的能源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利用这些不稳定的力量呢? 为了实现更多可再生能源并网,需要调整电力系统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模式。

  如今,人们基本上只能被动地、无差别地接受电力公司提供的电力。 事实是,用户可以变得更加“活跃”,以前的配电网也可以成为收集分布式能源的接收网。 人们还可以减少高峰负荷时的用电量,使电网运行更加可靠和经济,甚至允许消费者在不同质量的电力之间进行选择。

  2006年,IBM与全球顶尖电力专业研究机构和电力公司合作开发“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被比喻为电力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 电力公司可以使用传感器、仪表、数字控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停电并更快地恢复电力。 消费者对每个联网设备的用电管理也可以切实可行。

  如今,成熟的智能电网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显然它有望克服当今电力系统的所有缺点。

  现代经济的运行方式告诉我们,工作“宜干而不宜苦”。 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来分析我们的工作方式比简单地增加工作强度更有效。 对于人类来说如此,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也是如此。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20年,我们每周将新增一座1GW的发电厂及相关电网设施。 与国外相对成熟、稳定的电力市场不同,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电力市场。 我国经济仍在快速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电力需求的持续强劲增长。

  据相关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将突破3000千瓦时大关,到2015年人均用电量有望突破4000千瓦时。 这意味着,“十二五”末,我国投运总装机容量需达到12.6亿千瓦,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世界。

  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需要解决,但单纯“努力”会带来很多风险和麻烦。 仅靠建设新的电力基础设施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必然导致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电力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未来的电力系统必须以更经济的方式应对这种容量增加。

  正如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样,我国不同地区的用电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总体而言,水资源在西南地区,煤炭资源在“三西”(山西、陕西、蒙西),主要负荷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的电网建设规划也必须依托这种资源禀赋,而长距离输电必不可少。 提高电网效率的一种方法是提高输电线路的电压,通过提高电压来减少线路电流,从而降低线路损耗。 因此,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绝对优势,可以使输电链路更加经济。

  统计显示,与500 kV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损耗大大降低,1000 kV特高压交流线路的损耗是500 kV交流线路的1/16至1/4。 而且,与5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相比,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可节省约2/3的土地资源,同等输电容量下,可节省约一半的电线材料、约2/3的铁塔材料 。

  降低低压侧电网的功率损耗也非常重要。 据统计,对于全球来说,约三分之二的电能损耗发生在低压侧电网,因此配电环节节能潜力巨大。

  智能电网可以使这种节能潜力成为可能。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可以进一步扩大电网监控的范围和细节,整合各种管理信息和实时信息,为电网运营者和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完整、详细的电网状态视图, 加强电力业务分析优化,实现运营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智能电网是电力工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但信息技术并不是一切。  ABB集团首席技术官唐伟士表示,智能电网是“大脑”和“肌肉”的结合体。 决策智能层相当于人的大脑,而底层或物理层则相当于人体的肌肉。 但是,正如当今的情况一样,人们只谈论“大脑”而不谈论“肌肉”。 然而,如果设备不能按预期运行,那么再好的控制系统也没什么用处。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