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勇气、如履薄冰来形容2005年之前陈永凯带领大连机床探索未来的心态,那么从2005年开始,陈永凯应该更加理性和激情。
2003年,大连机床在世界机床行业排名中名列第23位。 而且,现在陈永凯在世界机床领域又多了几张王牌。 借助英格索尔、齐默尔曼、日本OKK在世界机床行业的声誉和主要客户,无疑是大连机床进军世界机床坛的一把利剑。
仅 Ingersoll Production Systems 就为最重要的汽车和柴油发动机制造商提供了设备和完整的生产线工程,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公司、Rand Johor/BMW、戴姆勒克莱斯勒、约翰迪尔、Kate Piller、康明斯发动机、依维柯和国际卡车 作为航空航天、汽车、模具制造行业所需大型龙门五面铣床的全球知名制造商,齐默尔曼拥有同样令人羡慕的客户:美国福特、通用、波音、大众 德国的、日本的丰田以及中国的一汽、沉飞、成飞、哈飞等都列在其中。
光是这些市场资源,似乎就足以让陈勇会心一笑。 然而,有一个现象似乎被大多数人忽视了。 各机床企业热情高涨的背后,是世界机床市场低迷的严酷事实。
相关人士指出:“机床工具行业的重点用户可以概括为四大行业,即汽车工业、传统机械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以及其他军工工业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而这些行业 ,由于国外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稳定的技术,因此相关企业对机床的需求已趋于饱和,同时这些行业除航空航天外,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 市场和看好的市场增长空间,大部分已经转向中国市场转移。”
那么,当大连机床加快国际化步伐时,作为公司最高决策者的陈永凯似乎没有理由不考虑这些因素。 因为并购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操作。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全球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却展现出巨大的魅力。 然而,所有中国机床企业的领导者似乎都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如今,任何市场的竞争都是全球市场的竞争。 显然,即使他们抢占了中国市场,依靠现有的实力还远远不够。
专家分析:“我国机床行业和汽车行业本质上是相似的,尤其是高端产品。比如核心技术来自国外,辅助零部件由本公司或国内其他行业提供。功能成本较高。” 数控机床的零部件占整个机床成本的60%左右,而这些先进的功能零部件在中高端数控机床的开发中必须使用,但目前这些零部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降低了国产数控机床的竞争力。”
从解决核心技术的角度来看,陈永凯的国际化战略不无道理,因为德国、美国、日本在机床技术方面享誉世界。
然而,这似乎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此外,陈永凯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床工具市场还不成熟,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重组力度不够,企业数量较多,但缺乏有杀伤力和竞争力的航母企业。 国内机床工具行业的衰退是必然的。”
有人猜测,行事果断、目光长远的陈永凯可能会利用被收购公司的产品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扭转局面,形成大连机床在中国机床市场的竞争力。 这似乎是预料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