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两个突出问题。 首先,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盲目投资、雷同布局十分突出。 除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外,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兴行业也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 其次,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存量比重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再可持续。 铁矿石、石油、铜、铀等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潜在风险加大。
2009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71.3%,工业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占全社会的84.3%和34.4%。 可以说,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节能减排、实现节能目标的主攻方向。
根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淘汰落后产能11172万吨、6683万吨、10538万吨、6.63 万吨等3.4亿吨、1030万吨,约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
“虽然我国“十一五”期间将淘汰一半左右落后产能,先进产能比重大幅提升,但未来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
李毅中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强技术改造创新,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品种、提升质量,优化产品和技术结构。 同时,坚持存量调整优化与严格增量准入相结合,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和污染治理,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能耗 排放、可持续产业结构、运营模式和消费模式。 此外,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规模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培育壮大一批产业联盟。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此外,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年能耗18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节能约1.3亿吨标准煤。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8.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6%。
即便如此,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5%,而发达国家普遍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超过40%。 我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转变发展方式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是工业增加值能否提高,这是解决工业发展结构性、质量性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 李毅中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工业增加值率。
一是在增项上做文章,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获得高附加值,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转变。 二是在减耗、降低成本上下功夫,推进减排和污染治理,提高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 李毅中表示,这个“一增”“一减”达到了,创造了更多的工业增加值和GDP。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李毅中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四个工作重点。 网络、高端装备制造等。
一是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注重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不脱离现有产业基础。 二是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化带动和发展新兴产业。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注重市场准入、技术标准、发展规划等政策支持和要素整合,充分发挥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注重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新兴产业提供科技、商贸、金融、信息等服务,创造良好的配套条件和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