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风电巨头加紧布局海上风电

   2023-08-28 工业品商城325
核心提示:10月13日,金风科技董事长吴刚在201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透露,在刚刚结束的第一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招标中,金风科技中标大丰20万兆瓦项目 我国的特许权项目。 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本次招标中,华锐风电中标滨海300MW、射阳300MW两个项目,均为单机3MW风机,获得60%份额; 占比20%。 仅从第一轮招标的结果来看

  10月13日,金风科技董事长吴刚在201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透露,在刚刚结束的第一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招标中,金风科技中标大丰20万兆瓦项目 我国的特许权项目。 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本次招标中,华锐风电中标滨海300MW、射阳300MW两个项目,均为单机3MW风机,获得60%份额; 占比20%。 仅从第一轮招标的结果来看,金风科技的表现似乎并不十分亮眼。

  不过,有业内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表示,本次招标对于金风科技乃至整个风电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金风科技中标了其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这表明中国政府在发展海上风电之初,就给予了海上风电两大技术学校 风电领域——直驱风力发电机和双馈风力发电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天地。”

  “早在2007年,金风科技就与中海油合作在渤海安装了1.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这也是亚洲第一台海上风力发电机。” 金风科技董事长执行顾问、战略与全球发展总监周通表示,“这台风机运行情况良好,截至今年8月,数据显示累计发电量为655万千瓦时。”

  武钢认为,金风科技新一代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至少具备三大优势。 一是其全功率变流技术具有优异的低压穿越功能,能够很好满足电网对风电机组的最新要求; 该技术使风扇重量更轻、更紧凑,有效降低成本。 由于去掉了齿轮箱及其配套润滑系统,相对故障率较低,运行更加可靠,发电效率也较高。 双馈风机较之高约5个百分点; 三是特别适合海上风电开发。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传动链最高可达每分钟1000转。 齿轮箱及配套冷却润滑系统等部件的转速仅为15转左右,因此直接驱动方式大大减少了风机在高空的维护工作。

  据介绍,金风科技目前已在江苏大丰建设海上风电基地。 随着一期工程投产,2.5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顺利下线。  “为了适应海上风电的发展,我们下一步将生产功率更大的直驱风力发电机,比如6.0MW风力发电机。我们还将在这里建立从研发到制造的多功能设施, 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出口海上风电综合基地。 武钢表示,“金风科技的目标是适应市场需求,抢占海上风电机组制高点。”

  在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中,领先的风电制造商是近年来崛起的华锐风电。

早在2007年5月,华锐风电就在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中脱颖而出,抢占了海上风电开发的市场机遇。 今年7月6日,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34台3MW海上风机全部成功并网发电,并于8月31日通过240小时预验收。

  今年10月12日,华锐风电在全国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经营项目招标中,中标60%,成为最大赢家。 同日,华锐风电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5兆瓦风电机组正式量产,6兆瓦风电机组正在研发中,将于年内推出。 明年上半年。

  作为电力风电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华锐风电在中国海上风电发展中明显处于领先地位。

  在201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表示,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的全面启动,大型风电机组已 成为必然趋势。 华锐风电5MW风机是华锐风电依托自主研发能力进军海上风电市场推出的大功率风机。

  虽然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都认同并践行大容量发电机组,但两者的技术路线存在不小的差异。 与金风科技的直驱技术不同,华锐风电5MW系列风机采用齿轮箱变桨距变速双馈发电技术。

  “双馈技术先进、成熟、安全可靠,10年来已成为行业无可争议的主流技术,已被维斯塔斯、西门子、瑞能等全球主要大型风电公司采用 它被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广泛使用。” 陶刚告诉记者,“目前带齿轮箱的风电机组在全球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海上风电机组对技术水平、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几乎全部采用型号” 与变速箱。”

  陶刚坚信,以华锐风电5兆瓦风机为代表的大功率变桨变速双馈风机必将成为下一代主流机型,并广泛应用于陆地、海上、海上等领域。 潮间带环境。 不同风资源条件的风电场。

  看似巧合的是,当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基地落户江苏大丰时,华锐风电的“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开始在江苏盐城大规模扩建。 两大风电巨头分别携带两条技术路线,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展开角逐。

   维斯塔斯海上风电总裁简森此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多年的经验,维斯塔斯发现仅靠大型风机并不能保证商业案例的确定性和投资回报。 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不同的海上风电场,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选择相应的风机。”

  据了解,早在1990年,维斯塔斯就安装了第一批海上风机;  2001年,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场——丹麦160兆瓦角礁风电场。 截至目前,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已接近100万千瓦。

  作为海上风电发展的“实力派”,维斯塔斯面对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展现出了一贯的积极稳健的作风。 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Don Marle表示,海上风电场和陆上风电场有不同的设备和技术要求。 海上风机更加注重保留冗余系统,更多的运维和监控模块直接集成到风机中; 从运输角度看,必须适合船舶运输; 在安装方面,它们还必须适合安装在海上起重平台上。 因此,海上风机技术比陆上风机技术要接受更多的挑战。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家国际风电巨头会错失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巨大商机。 继去年在天津建成全球最大的综合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后,维斯塔斯于今年10月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 其重要目标之一是进入中国海上风电市场。

虽然维斯塔斯并不认同海上风电“风机越大越好”的观点,但其最新的“V 112-3兆瓦风机”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的大型海上风机。 据介绍,V型112-3兆瓦海上风机具有更大的扫风面积,风机转子的效率、适用性和可靠性更高,风能利用率和发电量更高,因此在市场上将更具竞争力。  。

  面对中国海上风电向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趋势,维斯塔斯技术研发总裁Finn Madsen表示:“维斯塔斯已经准备好了,如果市场需要,我们完全有能力制造出更强大的风力发电机组。” 但他也强调,维斯塔斯对中国海上风电资源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市场提供最适合的产品。

  与维斯塔斯相比,GE是参与中国风电市场进步的“后来者”。 然而,随着中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海上风电市场的全面启动,这个“后来者”也不甘落后,与中国企业合资。

  作为全球领先的发电和能源技术供应商,GE目前拥有单机容量1.5-4兆瓦直驱永磁大容量系列风电技术。 其选择的合资伙伴——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简称哈电)也堪称非凡。 它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发电设备制造商,而且在风电设备的开发方面也具有相当的技术。 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台1.5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

  9月28日,GE与哈尔滨电气旗下哈尔滨电机厂宣布成立合资公司。 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哈尔滨动力51%、GE 49%。 同时,哈尔滨电气将收购GE沉阳风力发电机厂49%的股份,使双方成为风电业务的全方位合作伙伴。

  “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而且政府也表现出了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的坚定决心。这些都使中国在全球风能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GE能源中国区总裁文跃忠指出,“哈电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优秀能源企业,与其强强联手将使GE能够大幅拓展自身能力,共同为客户提供先进的风电技术。  ”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