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将分为两阶段

   2023-08-29 工业品商城225
核心提示:飞机航线主要分为干线和支线。 主线是主要城市之间的路线; 支线是这些主线以外的路线。 干线飞机一般采用载客量大、航程大的“大飞机”。 大型飞机主要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大型运输机,或150座以上的客机; 支线飞机主要起飞总重量为50-100吨。 50-150 架客机。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是空客380,起飞重量达到了560吨,但

     飞机航线主要分为干线和支线。 主线是主要城市之间的路线; 支线是这些主线以外的路线。 干线飞机一般采用载客量大、航程大的“大飞机”。 大型飞机主要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大型运输机,或150座以上的客机; 支线飞机主要起飞总重量为50-100吨。  50-150 架客机。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是空客380,起飞重量达到了560吨,但我国目前还无法制造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飞机。 不过,我国唯一的支线飞机ARJ21目前仍在适航取证过程中,预计将于2012年交付。

  航空制造特别是大飞机制造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制高点,已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支撑的重中之重。  “大飞机工程”于2007年正式启动,作为我国中长期发展(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包括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两大项目。 其中,大型运输机项目由中航工业承建,大型客机项目由中国商飞承建。 中国商飞公司于2008年正式成立,其领导层包括一名中央委员、两名中央候补委员。 这充分证明了国家对大飞机项目的高度重视以及决策层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要求。 考虑。

  我们预计,大飞机项目的研发和试制投资将高达500亿元,项目将跨越三个五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完成了大型飞机型号设计试验、试制和首飞。此外,大型军用运输机 预计交付使用;“十三五”期间,大型客机C919获得适航取证并开始投放市场。目前,中国商飞首架支线飞机ARJ21正在进行适航取证,正在准备中 预计2012年投入市场;中航工业大型运输机预计2013年首飞,2014年交付;商飞C919将于2014年上市,2016年交付客户。

  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未来大型飞机的市场都非常广阔:预计未来大型军用运输机的需求量将超过500架,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 考虑到我国民航市场的需求,C919将销售至少1000架,销售收入将超过2500亿元。 未来,随着飞机制造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支柱产业,航空制造上下游产业链无疑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主要涉及飞机总装、发动机制造、飞机零部件制造、 航空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航空材料等行业。

     所谓通用航空,是指除公共交通航班的客货运输活动之外的一切使用民用航空器的活动。 通用飞机主要分为四类:直升机、活塞飞机、涡轮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飞机。 从用途来看,全球通用飞机约50%为私人飞机,10%为公务机; 因此,通用航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钱人的游戏。

  全球通用飞机总数约为34万架,其中22万架来自美国。 但截至2009年底,我国通用飞机保有量仅为900多架,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我国亿万富翁人数已超过5万,需求并不是发展滞后的因素; 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落后的瓶颈主要是我国低空空域尚未完全放开,机场数量少、密度低,基础设施的落后也制约着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 我的国家。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及通用航空制造纳入“十一五”新兴产业规划,低空空域政策对通用航空的限制 工业将成为历史。 我国还打算鼓励购买通用飞机,以将高端消费留在国内,带动国内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并提供更多相关就业岗位。 根据《改革指导意见》,未来低空开放需要分层次、分地区逐步开放。 未来还将在北京、兰州等5个地区新增试点。 我们预计很快会将试点范围扩大到省份甚至更大的地区,预计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放开。

  未来十年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将分为两个阶段。 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十二五”期间正处于市场准备和积累期:低空开放 空域首先需要逐步完善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和航油; 通用航空的运营业务也将直接开展; 由于细分市场相对成熟,外资品牌通用航空飞机在此期间将占据半壁江山,与外资品牌合作的国内维修企业将直接受益。 第二阶段:“十三五”期间,国内通用飞机制造商将通过与国外合作逐步积累并逐步推出新产品。

  我们预计,2010年至2020年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需求市场容量将达到1500亿元,将带动通用航空运营维护-机场及空管保障-通用飞机组装-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国产飞机核心零部件制造。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