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2004年之前,我国年装机容量未超过10万千瓦,对应工业基础薄弱。 2005年以来,每年新增装机容量从数十万千瓦增加到1000万千瓦以上,连续六年实现100%的增长。 在市场驱动下,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风电企业,实现了整个配套体系的本地化生产。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汽3家企业进入全球前十。 另一方面,我国风电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起步较快,在实现生产制造国产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平台,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完成了消化吸收 的引进技术。 和二次创新。 例如:为了适应我国低风速风况,与国外技术相比,开发了单机容量、风轮直径更大的机组,提高了发电量; 针对我国低温等恶劣气候条件,在材料选择、部件改进、控制优化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大量的创新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 据统计,我国风电企业已获得数十项发明专利。 华锐风电3兆瓦、5兆瓦双馈机组和金风科技3兆瓦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均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海上风电也开始起飞,34台华锐风电3MW机组已矗立我国东海。 因此,推动我国风电创新发展的正是快速发展的市场力量。
近期被广泛报道的风电设备质量问题不应被视为“新闻”。 任何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质量问题“如影随形”是客观规律。 看看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汽车行业,不是还存在大量的汽车召回事件吗? 安全质量控制最严格的航空业,尚未完全杜绝质量事故。 风电也不例外,没必要“大惊小怪”。 中外各大风电企业,无论是VESTAS、GE、西门子、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汽等,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 比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将故障率降到最低。
从我们近期的质量调查来看,目前我国风电设备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故障率在正常范围内。 已发生的个别重大事故大多是风电机组生产、安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该问题是由于风力涡轮机不存在重大设计缺陷而引起的。 例如:连接螺栓拧紧过程中,未按规定使用润滑剂,预紧力不足,导致螺栓强度下降; 生产过程管理失控,检验制度未按要求执行,造成零部件缺陷; 在维护和施工过程中,不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甚至在运行过程中长时间屏蔽安全防护装置,带病运行,最终会导致安全系统失控、超调。 针对这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风电行业应积极应对并采取措施:完善风电行业质量标准,使相关产品的质量信息清晰具体,并通过第三方落实标准实施情况。 ——检测、认证等各方评价体系。 ; 完善风电行业各环节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监测、报告、披露和预警制度; 强化生产制造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提高生产、安装、操作、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培训,确保员工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