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楼宇自动化技术传入中国。 该领域的知名产品均已进入国内市场:西门子、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达尔塔等,这些知名企业不仅把世界领先的智能带到了中国。 技术也加速了楼宇自动化市场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楼宇自动化市场的自主研发企业也迅速发展:清华同方、海湾威尔等,在楼宇智能化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市场份额。
客观地说,中国的智能建筑远没有想象中乐观。 虽然我们的建设投资和数量增长惊人,但建筑本身的实际内容存在很多问题。
据建设部调查,1999年至2001年间,深圳每年开发房地产面积600-700平方米,其中智能化面积达96%。 这些早期的社区住宅楼宇自动化系统,为了达到卖点效果,信息系统配套设施并不齐全。 建成后,很难激活。 有的地方楼宇自控系统运行正常,只有20%能够正常运行,45%的系统还能使用,35%的系统无法使用,或者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 时间长了,而且没有人修理它们。 弃。 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工程建设水平不高、工程质量不理想、楼宇自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等。
此外,在准确把握智能建筑的设计定位、高质量的项目实施、有效的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缺乏相应规范,智能建筑设计也缺乏全面性和长远眼光,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导致一些使用智能建筑系统的建筑缺乏各个系统的整体运行,造成事倍功半、投资浪费。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低碳全球潮流的发展,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21世纪我国楼宇自控行业发展的焦点和热点。 节能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智能建筑应遵循节约、生态、人性、无害、集约化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服务于智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随着我国楼宇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全国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智能建筑普遍受到购房者的青睐。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项目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 安全舒适的公寓小区、大型厂房、智能建筑,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的服务。 面对我国每年约20亿平方米的新增建筑面积,以及政府对智能建筑建设的规范、科学指导,业界普遍看好智能建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