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电网的概念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解。 Bentley 全球营销总监 Richard 认为,智能电网可以是一个灵活的概念。 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或发展水平,重点关注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优先重点。 智能电网概念最初是为了控制高峰时段用电而提出的,但现在许多国家也开始关注发电或输配电的智能化。 例如,在美国,更加注重新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管理的融合; 欧洲更加关注电网设备升级改造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在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更加强调以坚强电网为基础,对国家电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控制,保障电网安全可靠,例如 作为二级保护。
但无论是哪个概念,智能电网的核心价值都强调对变化的管理和控制。 唯一的区别在于这种管理和控制是集中在发电侧、输电侧还是配电侧。 这就要求智能电网首先必须是数字电网,通过数字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建立集数据采集、集成分析、决策系统于一体的双向通信网络。 Bentley大中华区技术总监何立波告诉记者,这意味着电网中的每一个组件都需要被控制和描述,而这一要求在电力系统的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
从本次年会反映的信息来看,国内电力设计院已逐步向数字化设计迈进,国家电网公司等业主单位也开始在一些新的设计项目中提出数字化交接要求。 据中国电力工程咨询集团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信息档案部主任吴刚介绍,该院与国家电网公司在青岛变流器首次试点数字化交接 宁鲁±660kV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站。 受端换流站总投资约27亿元人民币。
姚强副总经理认为,数字化设计将推动设计院逐步实现很多变革。 首先是方法论上,从分解、还原到系统集成。 信息技术使设计者能够掌握整个系统; 二是语言环境,从模拟量的传输转变为数字量的传输; 三是使用的工具已经从模仿向智能化转变。 智能工具为设计院带来了业务、企业和员工的再造。 通过信息化,设计院核心业务减少了约50%的管理流程,同时进行了替代或固化。 已经讨论了一些过程; 第四是人。 姚先生说得很形象,90后出生的人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90后出生的人是数字时代的移民。 作为移民,我们如何尽快适应数字时代的挑战? 也是设计师当前需要面对的课题。
除了带来内部变化之外,数字化设计也是市场变化的需要。 吴刚表示,自2001年国务院发布101号文件推动设计院综合机构改革以来,大型工业设计院逐步向工程公司转型,并努力向总承包(EPC)企业转型。 这就要求设计院改革设计方法,考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从设计开始,要考虑采购、建设、运营、维护,最后是项目退役。 吴刚举例说,精细化设计可以带来增值效益,比如方便、准确地提取电线电缆等材料采购数据,从而控制预算、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设计院的竞争力。 吴刚认为,随着工程的进展,设计损失将会被放大。 精密的设计、精密的施工、最终实现经济可靠的运行。 好的设计还可以保证项目最长的生命周期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数字化设计可以更好地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提供量化支持。 本次大会上,中南院江夏变电站项目荣获宾利创新奖入围项目。 获奖原因之一是Bentley变电站三维设计的创新运用,成功实现了通过减少安全间隙节省城市变电站站区面积的商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