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家庭楼宇自动化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日本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为了连接各种施工设备的信息,摆脱“信息孤岛”,现场总线技术应运而生。 它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化、双向传输、多分支的通信网络。 可以节省用户维护和安装成本,并以低廉的价格组成系统; 具有较强的测控能力、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宽容度高、实时响应性好、环境要求低等特点,拉开了自动化领域技术革命的“序幕”。
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大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现场总线产品,也制定了一种“通讯网络语言”来连接自己的产品,这就是总线协议,如德国公司开发的Can协议 博世公司、Control Network International Co., Ltd.公司的ControlNet等。 这些公司已将这些总线技术应用到世界各地的项目中,获得了行业认可。
目前,楼宇自动化和智能家居领域使用了多种总线协议,包括Echelon公司开发的LonWorks协议、美国供暖、空调和制冷工程师学会开发的BACnet协议、美国暖通空调协会开发的EIB标准等。 欧洲安装总线协会。
200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收录了Interbus、ControlNet、Can等20种自动化领域常用的总线协议,形成了第四版IEC61158标准。
虽然业界的总线协议有很多,但很多公司在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总线协议时总会提到协议的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使得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能够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然而,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人认为目前的很多协议在开放性方面“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表示,目前总线协议的开放性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拥有总线协议的企业对外公布协议的内容和结构, 以便大家了解本协议的相关情况。 开放性的另一个方面是协议的免费使用。 不同厂家的产品使用相同的协议,并在该协议下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但遗憾的是,很多制定协议的公司都对标准的自由使用设置了层层障碍,并没有实现行业真正的开放。 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许多大公司将自己的总线标准和协议作为市场竞争的“免费武器”,联合多家企业,形成利益集团,进行产品和协议的捆绑销售。 为了增加自己的“身价”,与国际标准接轨,许多没有协议的楼宇自动化和智能家居企业往往花高价向制定协议的公司购买相关总线协议,成为其联盟成员。 因此,目前很多机构和企业所宣称的Longwork、Can…协议的开放性仅仅停留在一级,很多企业还没有享受到协议带来的开放性。 上海大学教授赵哲申认为,目前完全彻底的开放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只是一个“乌托邦”,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会员毛剑英表示,大家非常熟悉的TCP/IP通信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的缩写。 它由底层IP协议和TCP协议组成,是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 ,具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智能安防、智能照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TCP/IP通信协议采用4层层次结构。 每一层通过调用下一层提供的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该协议是开放的协议标准,免费使用,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 它可以在 LAN、WAN 和 Internet 中运行; 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网络中的整个TCP/IP设备拥有唯一的地址; 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各种可靠的服务。
目前,许多公司将TCP/IP通信协议应用到安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全数字楼宇对讲系统、基于网络的智能门禁系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虽然TCP/IP协议有很多优点,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青睐,但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网络协议是计算机之间互连的规则。 目前互联网采用的主流协议TCP/IP在设计初期就强调开发性和便利性,而没有考虑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很多网络协议都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给用户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