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链尚未形成 期待成熟商业模式

   2023-09-20 工业品商城44
核心提示:物联网标准体系不仅包括底层技术标准,如频率、调制方式、接口标准等,还包括运营管理标准,如用户认证、业务流程、业务标识等语法和语义。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目前世界各国在该领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标准独立制定,缺乏沟通。 长期缺乏统一标准将影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欧盟信息社会化总司RFID部门负责人Florent F

  物联网标准体系不仅包括底层技术标准,如频率、调制方式、接口标准等,还包括运营管理标准,如用户认证、业务流程、业务标识等语法和语义。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目前世界各国在该领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标准独立制定,缺乏沟通。 长期缺乏统一标准将影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欧盟信息社会化总司RFID部门负责人Florent Frederix表示:“创建全球标准对于全球物联网的发展非常关键。目前,我们与中国相关组织的合作已取得进展 ,我们希望扩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确保物联网标准能够尽可能覆盖全球。”

  事实上,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目前正在加快物联网研究并制定相关标准。 但在很多关键领域,美国和欧洲的物联网标准并不统一,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在全球物联网中的话语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国内一位专家认为,形成国家级物联网标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场话语权之争。 这和3G标准类似,所以中国需要有自己的标准。 我国应加快物联网标准制定和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 坚持技术标准和操作标准并重,尽快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

  此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RFID中心工程师李宜斌表示,RFID标准之争是一场利益之争。 一旦中国失去了RFID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地位,中国的RFID产业将在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方面受制于人。 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加紧制定RFID标准。

  张奇认为,随着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到来,我国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时刻,集中力量自主创新,抢占标准和专利制高点,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 这不仅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 信息安全是生命线、财力所在,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

  目前,国际上不仅没有统一的物联网标准,国内行业和企业之间也很难就物联网应用标准达成一致,物联网项目互操作困难。 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很难实现物联网的广域、全网络应用。

  目前,国内智能家电领域已经面临这样的问题。 长虹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产品要想推广到千家万户,首先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和物联网解决方案,以适应不同品牌家电的需求。 但目前,大多数家电企业在建网时都采用自己公司自己的标准。 内部标准,会导致消费者在使用时遇到产品无法比拟的问题。

  据悉,闪联由联想、TCL、康佳、海信、创维、长虹等国内企业联合成立,是物联网标准制定成员单位。 目前,闪联与FRID等三个工作组共同组成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推动物联网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除了智能家电之外,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也存在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统一问题。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信息管理处处长邹力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应用不够充分等问题。 结构不清晰的问题。

  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王吉祥表示,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建立物流行业统一的物联网平台。 这不仅需要统一的标准,还需要与社交物联网的融合和互操作。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尽快制定并统一物联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不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为处理物联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东西的。

  目前,国内物联网相关技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产品差异很大,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一个有效的物联网至少必须有一定的规模。 只有规模化才能发挥物体的智能。 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产业链各单位实现明确的分工,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推动物联网的研发、集成和应用。

   面对当前物联网标准现状,张奇表示,我国物联网标准战略体现了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 中国不仅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 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将我国自主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或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纳入相关国际标准。 同时,也要让国际通用行业标准与特定领域的自主标准共存繁荣。 

  张奇介绍,基于上述共识,我国12个部委和现有23个物联网标准工作组于2010年6月联手成立了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张奇表示:“联合工作组 首先要构建我国的物联网体系架构,然后提前分析研究哪些物联网标准急需制定,最后分工协作,涉及到物联网技术框架、物联网支撑技术、物联网产业体系等相关工作 ”。

  据悉,我国已成立的联合工作组致力于实现10个目标:一是提出标准战略,建立国家物联网标准体系,制定相关标准(RFID、传感器网络、互联网) 物联网、移动支付); 二是确定要自主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明确产业链建设重点内容,抢占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 三是研究物联网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四是确定应用开发和示范基地、工程研发中心、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建设; 五是建立区域发展工程研究中心和物联网相关行业应用示范基地; 六是明确国际合作重点和内容,开展跨国应用示范项目合作。 七是建立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和推进机制; 八是智慧地球,感知中国,RFID与物联网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九是相关政策制定和绿色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是基于RFID和物联网应用的物体(产品)编码系统建设、数据库建设和基于物体的在线检索系统以及物联网应用服务的开发。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