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要拓展海外市场的投资者来说,这些“ABC”基本问题应该已经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国内风电厂商目前对这些问题却一头雾水。 国家能源局新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12月6日举行的“中国企业如何投资美国风电项目”研讨会上开玩笑表示,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风电就像“ 农民工来到城市。” 厂家自嘲说:“我们比农民工还富有”。
现实或多或少证实了这一说法。 2009年,我国风电机组出口装机容量仅为28750千瓦,其中部分是自产、自销、自建。 与当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 虽然2007年和2008年有一定的出口量,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当时全球风机供大于求,所以国外投资者暂时将目光转向了我们的产品。
美腾能源集团中国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詹一鸣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目前,我国风电产品出口非常困难,除了国外买家对我国风电机组不完全信任外, 重要原因是,国际市场的规则与国内市场有很大不同,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法律规定都会有很大不同。 美国没有像中国那样有一个集中的政府管理部门来协调各方,风电开发涉及到的关系、部门和公司都要一一协商,而且事情很多,等你了解清楚情况后 “政策又变了,中国企业出海就手足无措了。”
中国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刘迪反映:“我们需要一个组织来列出国外合作伙伴的名单和具体的合作流程,就像谈判一个目标一样,有一个媒人。”
目前,我国风电企业出海就缺少这样一位“月下老人”。 他们需要“月下老人”来帮助他们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以及理想伴侣的条件。
从近年来国内风电企业的出口情况来看,企业自己做好“功课”的结果并不理想。
中广核风电公司今年以来选择美国作为出口目的地,并一直在研究美国联邦和州法律、电力公司、土地审批、工程建设、电网合同等,但一直未能 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电龙源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风电场投资商,其在美国的投资却毫无结果。 金风科技在美国建设的4.5兆瓦风电场只是自投和参股。 更多的是向美国潜在客户展示中国风机和风电场的发展水平,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风机出口。
眼花缭乱、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让中国风电企业头疼不已,但能用来应对这种痛楚的海外风电咨询公司却出不来。
如果有一家专业的咨询公司,专门提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风资源状况、风电优惠政策、潜在合作伙伴名称、项目清单、法律咨询、金融服务、风电场开发流程、所有涉及的管理单位,会怎样? 风电发展等,并根据市场情况实时更新,为国内风电企业量身定制海外业务计划,从而减少企业海外扩张的学费。
此类海外风电咨询公司可以脱胎于现有风电公司,然后独立成为子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内风电企业正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但投入力度却远不及宣传。 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尝试性的,他们成为全球性公司的决心尚未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