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杨秉志教授在论坛上指出,当前城市面临着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巨大挑战。 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现在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和研究。 他指出,物联网可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城市环境完善智能化、城市服务高效灵活、城市治理精准高效。 它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加智慧,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3.0,以数字城市(网络城市)为基础,运用和融合更先进的技术,促进物与人的互动,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是全球城市发展的关键。” 新热点。”
据了解,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城市问题的案例越来越多:例如,通过“犯罪信息仓库”信息,纽约警方可以更多地了解犯罪行为 的罪犯。 如果有任何犯罪迹象,纽约警方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做出预测,以防止类似犯罪发生。 在新加坡,人们可以像天气预报一样获得交通拥堵预报。 通过埋在道路上的传感器和红绿灯上的探头,驾驶员不仅可以看到哪里堵车,还可以提前预测10到20分钟后哪里会堵车,从而选择更平坦的道路行驶 。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其平在论坛上以自问自答的方式阐释了智慧城市的重要性。“是什么让生活变得更好?答案可以复杂也可以简单:城市的农村化使得中间环节的成本更低,而村庄的城市化则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 他表示,智慧城市是物与人的结合。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固定价值观的结合。 只有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有意义的智慧城市的状态。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交通拥堵、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呼声愈发高涨。 那么,我国智慧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杨秉志教授表示,主要有两个领域:城市应用和产业发展。 其中,智慧城市领域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建筑、智慧学校、智慧企业、智慧银行、智慧医院、智慧生活以及这些领域之间的跨行业。 智能产业。 应用等,这些与城市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区域竞争力密切相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领域包括智能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拔、引进、培育和发展。 物联网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及产业之间的互动和促进。
蒋启平从大趋势上介绍,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是泛在性与固定性相结合。“钉在”是钉在的位置服务——LBS。 定位服务的相应技术主要是基于移动站定位解决方案、基于网络的定位解决方案和GPS辅助定位解决方案。 他表示,工业化时代,城市之所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是因为人们需要大规模集中配置资源,因此愿意承担更高的碳排放; 但在信息时代,由于互联网,人们可以利用分布式的方式将资源个性化,过上更加环保的生活。 我们要以人为主体,追求更低的能源物耗,实现更高的意义。“ICT对低碳的推动主要体现在电网、物流配送、智能建筑、出行四个方面。需要反思智慧城市的主要意义。”
总体而言,随着互联网向宽带化、移动化、无处不在发展,智慧城市将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安全、高效、舒适。 那么,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呢?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物联网规划与政策专家安小鹏博士在论坛上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三点意见:一、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不限于技术。 其次,要培育一些能够整合物联网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企业; 最后,解决需求与技术不成熟之间的矛盾,需要技术与市场的结合。
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德峰在肯定安小鹏博士观点的同时指出,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DNA,人才是智慧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而人才则成为我国物联网的制约因素。 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蒋德峰表示,根据国脉过去几年的研究,他们认为目前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是菱形的——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专业培训机构为补充 。 企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实践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持者和引领者,专业培训机构是物联网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物联网行业。 四个人需要互相支持。 、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合理、完善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